首页 / 木雕家俱 / 明清制壶四大家

明清制壶四大家

他所制的瓜果形壶,当世即推为绝作。今宜兴文物陈列室所藏陈鸣远一壶,为四方型,作小轿状,盖有行书“鸣远”二字印。张叔未藏其“千载一时”壶,遍征名流题咏,见者莫不叹为观止。“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这是清代诗人汪柯庭赠制壶大家陈鸣远一诗中的两句。底有行书款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坡公句。”旁署“鸣远”二字,其下印一方“陈鸣远制”。又一果状小壶,款云“丁未杏月,鸣远仿古”,小印两方,曰“鸣”、曰“远”,前者圆形,后为方形,纤巧可玩。陈曾持技云游四方,所到之处,名人雅士无不争相延企,一时名满华夏。清初陈鸣远,号鹤峰、壶隐,为前清一代制壶圣手,形制款式,无不精妙。日本收藏陈的一紫泥壶,上小下大,天圆地方,曲线流畅,造型古拙有致

除陶壶开山鼻祖明朝中叶的供春之外,最著名者有:明朝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士衡、陈用卿等,清朝的陈鸣远、惠孟臣、杨彭年及其妹杨凤年和瞿子冶、邵大亨、黄玉麟等等。明清两代,宜兴制壶名家辈出,一时名播四海

周继烈。历来制壶名家实为劳动人民中产生的艺术家,完全靠他们高超的技艺才留下姓名,但他们相关的身世资料及技艺经验则留下甚少,拙文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藏家多多挖掘民间史料,深入研究,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

盖上刻“天香阁”三字,并有“大彬”印款。张叔未藏一汉方虚,壶底刻欧阳修诗“黄金碾畔缘尘飞,碧玉瓯中素涛起”两句,书法似王羲之。其壶合盖之后,可拈盖提起而壶身不落,可见其制严密之至。《清稗类钞》记时人藏大彬壶数事,其中六合一壶,极为罕见,壶分底、盖、四旁,将六件套合,则成一壶,注水后渗屑无漏,其制品之精,无与伦比。南京所藏为调砂提梁大壶,黑紫色上泛星星白点,上小下大,古朴雄浑。时大彬右手六指,藏家可从壶身所遗指痕识别真伪。大彬制壶,造型新颖而典雅,所刻铭款亦极工韵。今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均藏有时大彬壶

当代名家手制,动即万金,明清之制,几入无价之列。宜兴陶壶,举世闻名,壶中精品为中外收藏家竞藏之物

本文先介绍四位制壶圣手,以供初涉藏壶者参考

送其子仲芳从师时大彬学艺。李仲芳,其父李养心(字茂林)也是制壶名手。日本藏有李仲芳一梨皮壶,底部有款云“万历戊午秋日九月望日为叶龛先生制,仲芳。”此乃李仲芳精制之小圆壶,可惜流落国外。然仲芳性傲,竟与其父称兄道弟,被时人呼其制品为“老兄壶”。仲芳聪颖手巧,人称其为时大彬的第一高足

当时王世贞、陈继儒等名流已十分看重大彬之壶,认为大彬之作已超出供春,因此当年一壶之价即与金玉同值。其父时鹏,制壶亦鸣于世。少山从父学艺,不久即超出父技。大彬制壶极为认真,凡自认为不佳者,皆碎之重作,有时竟十不得一。时大彬,号少山,明万历年间宜兴制壶名家

杨彭年制壶的款铭多为陈鸿寿、江听香、高爽泉、查梅史、郭频伽等人所为,故书卷气颇为浓郁。杨彭年,清嘉庆年间制壶高手。日本人收藏的紫泥圆壶,也是“曼生壶”中的佳品,壶面有陈鸿寿题铭:“中有智珠,使人不枯,列仙之儒。”并署有“曼生铭”三字。彭年制壶亦可达到拈起壶盖而壶身不落之水平。其弟杨宝年,其妹杨凤年均为一代制壶名家。壶盖有“曼生”印一方,壶柄有“彭年”小方印。凤年则为后人公认最负声望的制壶女艺人。彭年首创手捏壶嘴,不用模制,随心所欲,天趣自成。上海博物馆藏有杨手制钟形壶。杨彭年还善制花盆,当代著名文学家、园艺家周瘦鹃先生曾藏有其所制竹节花盆。书画家陈鸿寿(号曼生)曾官任宜兴,极为赏识杨彭年,特为他题写“阿曼陀室”匾额.又绘十八种壶式赠与杨彭年,多次与杨合作,所制之壶,人称“曼生壶”

诸多名家,各具特色,难分仲伯。又因存世无多,各博物馆与民间藏家无一不珍爱如命。传世之品,件件皆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0395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