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银珠宝 / “察颜观色”鉴古玉真伪

“察颜观色”鉴古玉真伪

某些植物根茎有无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陈代谢而分解的酸性物质可以对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蚀,所以能够看到有清晰叠压关系的根须状印痕

5、察碳化痕

7、察缝隙、孔洞内充填的碎石

古人有“灸玉”习俗,烧过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着和渗入,呈点、面分布,往往很深入,无法消去

在地质及大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细的潜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动,浸润、侵蚀着玉的表面,形成流动状的、深深浅浅的水渍

在一定的温湿度和压力下,纤维及颜料脱落,牢牢地黏附于器物的表面。不少古玉直接放置在人体上,或者包裹于织物中。因此,在镜下,甚至肉眼也能看见红、蓝、绿等颜色的织物纤维,经纬分明

8、察钻痕

我国战国和汉代的大型墓葬中,经常有大量的朱砂以及被朱砂染得鲜红的玉器,如越王墓。因此,有一些古玉被赤铁矿、朱砂、雄黄等矿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通过放大镜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缝隙中残留的矿物颗粒,在水化合以及弱酸作用下,致色离子由表及里渐进、深入地渗入玉器内部,颜色绚烂夺目。自然界的一些矿物有杀菌、驱虫、防腐的作用,古人以为它们有驱妖辟邪的功效,将它们置于墓葬和居所里。考古发现,距今两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将大量的赤铁矿粉末撒在山洞中,也因审美的需要,将石灰岩制成的珠子染成红色

3、察水渍

多在古玉的缝隙中

如今收藏古玉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古玉市场的陷阱五花八门,假冒品更是数不胜数,大多数藏家爱玉,但不甚懂玉,特别是古玉对鉴别要求很高,鉴定和评估时既需要细微观察,也要全面分析,以下八点教您“察颜观色”鉴别玉石真伪

地表有大量的二氧化硅类和碳酸钙类矿物存在,它们可以以液态或者以固态的砾石形式存在并运动着,在空隙里聚集、硅结、板结,坚韧无比,即使是随水流进入空隙里的一块小石子也难以剔出

6、察“驱邪矿物”残留(古代葬俗)

1、察织物纤维痕

4、察植物根茎印痕

2、察昆虫的虫卵、残体

新石器时代以石治石时期,其钻痕与古代使用金属钻具的钻痕,有相似特征。由于是人力,所以压力小、钻速慢、非匀速、进尺慢,钻痕表现为往复、相对平行的运动态势,出现不甚均匀的旋纹。而现代螺旋纹钻具因高速、匀速旋转则不会出现平行的钻痕。钻具出现以来,钻头基本是圆锥或菱形形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8291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