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瓷器工艺

瓷器工艺

虽然用色彩装饰陶瓷在我国已由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在明代以前,瓷器的主流还是素瓷;到了明代,彩瓷才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人以此把中国瓷器的发展分为两大时代,明以前为素瓷时代,明以后为彩瓷时代。素瓷 凡是在釉上釉下都不加任何色彩、也不绘制任何有色的图案花纹的瓷器,统称素瓷

因为所有的制瓷原料,都含有一定量铁的成份。控制胎、釉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的干扰,便能烧出白瓷。含铁的坯和釉,经过还原焰焙烧后,,便呈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白瓷 白瓷和青瓷、黑瓷,都是同一种原料烧造的

同时,白瓷质量的提高,也对彩瓷的兴起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了细腻洁白的白瓷作底,以红、黄、绿、蓝、紫、黑、金种种彩色绘制的画面,才能充分显示它的诱人的绚美和巨大的吸引力

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有了白瓷才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甜白瓷 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便能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胎越薄,色越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这种胎薄釉莹的白瓷,便叫甜白瓷。在其秀美清丽的暗花刻纹和印纹之上,在罩以光洁透亮的釉,便有一种 诱人的美,并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

彩绘瓷 在釉上、釉下绘制各种色彩的图案、画面以作装饰的瓷器,谓之彩绘瓷。西晋晚期的褐釉点彩,首开彩绘瓷的先

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吸收了北方的工艺技术,并加以综合、改进和提高;在明青两代,他们对釉上彩的配方又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并有了一系列的创新。彩瓷首创于北方,后来陆续传到景德镇等南方窑场

工艺

约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长石、石英等成份,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就其烧结性能和坚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但由于器表无釉,所以叫它为“原始素烧瓷”

彩瓷 从广义角度说,彩瓷应包括点彩、釉下彩、釉上彩、斗彩等等,但从习惯上所说的彩瓷,则是指瓷器釉上加彩而言。以彩色装饰瓷器起源于晋。宋代已出现釉上的“宋三彩”;元代则创造了著名的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西晋晚期,南方已开始用褐色斑点来装饰青瓷;东晋以后,南方普遍采用;隋唐袭用,并有所发展

原始素烧瓷 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为原料,烧制出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即所谓灰陶

从此,我国瓷苑便出现了一个彩色缤纷、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明代彩瓷的兴盛,可谓是瓷业装饰工艺的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同时,它也使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单色釉瓷逐渐退居次要的位置,并使一些历史名窑(如磁州窑、龙泉窑等)从此一蹶不振

早期的白瓷胎料较为细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隋代白瓷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唐代邢窑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甜白瓷创烧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而整个明代一直没有间断。甜白瓷在宫廷是作为祭器的主要品种,民间则多用于日常生活的需要

有称影青瓷,也有叫它隐青、映青、罩青的。青白瓷 这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因为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所以叫青白瓷

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我国已经能够烧造成熟的青瓷。青瓷 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

东晋之后,北方才开始烧造黑瓷。此外,在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东汉中晚期也有黑瓷出土。黑瓷 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浙江的上虞、宁波窑即烧制黑瓷。在工艺上设法排除铁的成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黑瓷是东汉时期的创新产品,产地在南方。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

一般认为,青白瓷在五代是开始创烧,成熟于北宋中期,宋代已形成风尚。景德镇是宋代的名窑之一,由于它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优越,其产品集中的代表了宋代的制瓷水平。青白瓷无疑是景德镇一项新的发明。“假玉器” “晶莹如玉”可说是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恰切形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4/02/81191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