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写生的由来

写生的由来

直到19世纪初,英国的康斯太勃尔和透纳在户外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下写生,画出来的景物色彩很明丽,从而影响和促进了法国印象画派的诞生。西方真正意义的写生是在文艺复兴时兴起的。著名的《蒙娜丽莎》就是乔贡多夫人摆姿式给达·芬奇做模特儿画的,为了使乔贡多夫人能发自内心的微笑,还请来了乐师为其奏乐,可见当时写生的场景。中国画论中很早就有对物写生的记载:五代画家荆浩,在他《笔法记》中一开始就写到见太行山洪谷的山石树木,因“惊其异,遍而赏之”,于是“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宋徵宗赵佶,常对花鸟草虫进行写生,他的名画《写生珍禽图》连标题也冠以“写生”两字。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课程,还是以写生为主。由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介入,艺术家才摆脱神化,摹绘自然,并随着写生魅力的显示而蔚然成风的。荷兰画家伦勃朗,不喜欢画摆姿态的贵族,而爱画平民百姓,甚至对着镜子画自己,从而把绘画对象延伸到画家自身,即所谓“自画像”。17世纪西班牙现实主义宫廷画家委拉斯贵支,画过不少宫廷实况的写生作品,其中名作《宫娥》就是反映作者正举笔探头,旁边站有公主、侍女以及为公主取乐的丑角等,在看他作画。法国著名的奥赛博物馆陈列的名画,有许多都是写生作品。而被画者国王和王后并没有当作主角,只是在画中一面镜子中的较小影子,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宫廷画室写生的情景。那时的“写生”,主要是面对模特儿的写生。后来这种写生风气在欧洲普遍流传,不少达官贵人都以摆动作装扮不同角色给画家写生为时髦。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艺术家们不满足于重复传统绘画技术,渴望探求更丰富、更广阔的绘画世界,各种画派层出不穷。荆浩和赵佶所处年代分属于10世纪和11世纪,那时西方的绘画艺术还沉浸在宗教的禁锢之中,根本谈不上“写生”这一说法。他们认为只有写生才是作画的唯一形式,才能画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于是有不少画家扛着画箱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印象派写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捕捉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即通过户外写生记录在特定时间、环境、光线下色彩变化的情景。有些画家还对光色变化与绘画表现的关系作了独出心裁的实验,如莫奈在不同时间画相同的稻草堆,每一个时间段中都画一幅不同光照下的色彩画,从而画出20多幅如同科学研究式的精彩作品,与此同时,还以快速的方法寥寥数笔就画出《日出·印象》,成了举世闻名的杰作。以上所说的写生基本上都局限在室内。写生是面临对象直接作画的一种形式,一般被认为是西方所特有,其实不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2/5025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