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②200%施宝灵悬浮液2500,3000倍液喷雾;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

以上药剂可轮换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另外,在油菜移栽时,用生物农药“菜丰宁”100克对水15—20千克,把油菜苗根部在药水中浸蘸一下,对菌核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当油菜因长势过旺而倒伏时,则病害更加严重。重病株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产量和含油率降低。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极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病班绕茎后,幼苗死亡。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在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达10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防治。药剂有:

二、病原及发病规律

⑤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①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或3%菌核净粉喷粉;

2.化学药剂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双低油菜品种中双2号、中双4号、中双5号、中双6号、中双7号等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可在两熟或三熟制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三、防治措施

子囊盘释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莱菌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当年10—12月,土壤湿度较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生出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并以菌丝在幼苗内越冬;次年2—4月,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子囊盘。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寄生在土壤、种子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会引起病害的再侵染。田间传播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从而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从而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瓣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粘附在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

③70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30倍液喷雾;

1.农业防治

③加强田间管理应重视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增加植株的抗病力。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作饲料或集中沤肥,不可丢弃在田间,从而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④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一、发病症状

或在播种前先筛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0.5—0.75千克食盐或0.5”1千克硫酸铵,对水5千克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下沉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二是实行轮作,地块不重茬,减少菌源。一般上等肥力的田块以每亩八千株左右为宜,中等田块每亩一万株左右为宜。田里渍水极易发病,要多开沟,开深沟(特别是围沟),做到雨停田干;五是合理密植,田地不荫蔽。苗床地不重茬,大田地也不重茬,实行轮作,减少菌源;三是清洁田园,渣不还地。禾秆渣子不能直接施到地里作肥料;四是田不渍水。油菜收获后,要将在田间、田埂、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②推广“五不措施”一是种子不带菌。如用作堆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后才能施用。在油菜收获时,选无病或性状优良的植株,取其主轴中断留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444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