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谈紫檀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谈紫檀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大平头案

因为其资源稀缺、成材周期长,通常都需要五百年至千年以上方能成材,且素有“十檀九空”、“节屈不直”和“粗不赢握”之说,所以现在的紫檀木料的直径一般在10-18 (cm)不等,很少有大于20cm且不空的完整料。紫檀,一直以来都被世人们尊为“木中之王”

紫檀木,隶属于豆科(其中的蝶形花亚科)紫檀属。2000年5月发布的GB/T 18107 -2000国家标准将其树种名定为“檀香紫檀”(P santalinus),通常被称为小叶紫檀、印度紫檀、金星紫檀、紫旃等。国内龙木阁网站有正宗小叶紫檀的工艺品、收藏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紫檀木性能优异,通常会被制作成高档家具或者雕刻成工艺品,而其边角料还能泡制成药酒,能够收敛消肿、抑菌杀毒,并且还能够治疗风湿、关节炎等一些顽固病症。紫檀制品在长时间使用之后,经过空气、汗水、和油脂一起氧化、摩擦后会有包浆的质感。紫檀木性稳定,用紫檀制作的家具或其他物品,不易开裂或变形

紫檀木内含的紫檀素可以溶解于酒精或醚,其木材材质极耐腐蚀、耐久性强,质地硬重、细腻,有光泽。气干密度一般为1. 05-1 26g/cm^3。紫檀木虽然比不上“花梨木”和“鸡翅木”的那种外显的华美、张扬,但其在静穆中尽显沉稳与内敛。紫檀的材质结构细密,鬃眼细小,纹理交错,通常呈直丝状或绞丝状,又或者是无规律的蟹爪纹,故而民间又有“牛毛纹紫檀”和“蟹爪纹紫檀”之称。紫檀心材新切面为橘红色,久而转变为紫红至紫黑色,也有为犀牛角色。且其木屑经过水煮,会有荧光反应

我国最早的关于紫檀木的记载是公元三世纪时的东汉末年,晋朝崔豹在《古今注·草木》中有描写:“紫旃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在此之后,历朝历代均有关于紫檀的著录,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专著中均有记载。紫檀曾在我国古代大量使用,且在明清两代时,紫檀家具的制作、装饰工艺达到顶峰。紫檀木的主要产于印度的迈索尔邦

到明朝末年成材紫檀木基本已被砍伐殆尽,但凡成器者,均被运回国内。因此,等到清初之时,南洋但凡出产紫檀的地方,都可以见到朝廷所派的采办人员的踪迹。在明朝永乐年间,郑和受命远渡南洋时,将紫檀木当作压舱物带回国内,因其性能优异,被作为宫廷专用木材,后来朝廷又多次派官吏专门赴南洋群岛采办。而紫檀木经过中国古典文化和工艺的点化,一跃成为稀世珍品,传世收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361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