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地老虎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地老虎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幼虫有转株危害习性,故能造成大量缺苗。三龄前不入土,昼夜均在叶片上取食或将幼嫩组织吃成缺刻;幼虫三龄以后,昼伏土中,夜出活动,或大块咬食叶片,或咬食幼茎基部,或从根茎处蛀入嫩茎中取食;五至六龄时,进入暴食阶段,食量大,危害猖獗。用90%晶体敌百虫0.5公斤加水3-4公斤,喷在50公斤碾碎炒香的棉籽饼或麦麸上,或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克,拌棉籽饼5公斤(或铡碎的鲜草)撒施。在东北、内蒙古一年发生2代,西北2-3代,华北3-4代。秋季进行土壤翻犁晒白,曝晒2-3天,可杀死大量幼虫和蛹,或进行秋耕冬灌,能破坏地老虎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基数。主要用药技术是:⑴喷施药液。成虫昼伏夜出,具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⑷药剂灌根。最好掌握在2龄盛期施药,以便在3龄杀灭地老虎。危害同小地老虎。一、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1、小地老虎。每雌可产卵1000粒左右,卵期11-24天,幼虫期30多天。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2天)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安全间隔期5天),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在防治适期地面喷洒(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下同);也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喷粉1.5-2公斤。也可用灰菜、苜蓿、艾蒿、青蒿等混合,傍晚以小堆的方式放置在菜地,次日清晨捕杀堆内幼虫。2、大地老虎。⑶毒饵诱杀。对于受害较重的菜地,田间出现断苗时,可于清晨拨开断苗附近的表土,捕杀高龄幼虫。⑴成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具极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嗜好酸甜等物质,迁飞能力强,卵散产在土缝、枯草须根及作物幼苗的叶片背面,一头雌蛾产卵千粒左右,卵粒分散或数粒集成一小块,排成一条线,经过5-7天孵化。5、人工捕捉。杂草是地老虎的产卵场所,又是迁到作物的桥梁,所以早春铲除地头、地边、田埂路旁的杂草,并带到田外及时处理或沤肥,能消灭一部分卵或幼虫。⑶小地老虎的发生程度与土壤湿度、质地和杂草多少有关。在虫龄较大时用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每亩用药0.2公斤对水400公斤灌根,或涂于植株茎秆防治(安全间隔期5-7天)。毒饵或毒草在傍晚撒到幼苗根际附近,每隔一定距离一小堆,每亩15-20公斤。⑵小地老虎幼虫期为30天左右,幼虫老熟入土化蛹,蛹期(除越冬蛹外)15天左右。对成虫可利用地老虎对酸、甜等物质的嗜好及趋光性,用糖、醋、酒混合液或黑光灯进行诱杀;对幼虫可用泡桐树叶诱杀,将比较老的泡桐树叶用水浸湿,傍晚均匀地放入菜地,每亩70-80片,次日早晨在叶下捕杀幼虫。二、防治措施1、清洁田园。幼虫一般6龄。幼虫多从土表咬断农作物、果树苗木、蔬菜等幼苗,主茎硬化可爬到植株上部危害生长点。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田埂杂草丛及绿田表土层越冬,长江流域3月初出土危害,5月上旬进入危害盛期,气温高于20℃则滞育越夏,9月中旬开始化蛹,10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2、精耕细作。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4、药剂防治。一般以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在土中作室化蛹,蛹期20-30天。对药剂的选择应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和有机磷杀虫剂为主。一年发生多代(高寒地区2-3代),幼虫、蛹及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⑵撒施毒土、毒沙。在多雨潮湿、沿河、沿湖和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发生量大、危害重;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黏壤土适合小地老虎发生。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春耕多耙可消灭土面上的卵粒。发生最适温度为11-16℃,当温度高于30℃和低于5℃时对其生长不利。地老虎幼虫对拟除虫菊酯药剂最敏感,而对氨基甲酸酯类耐药性强。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加水适量,喷拌125-175公斤细土,或用1份20%速灭菊酯乳油拌2000份细沙撒施,或用2.5%敌百虫粉,每亩1.5-2公斤拌细土10公斤,撒在心叶里。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习性与小地老虎相似,幼虫以三龄以后危害最重。一年中春秋两季危害,但春季危害重于秋季。3、黄地老虎。3、诱杀成虫和幼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826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