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金陵八家之首龚贤山水画赏析

金陵八家之首龚贤山水画赏析

2. 笔法

接着他又指出“顿挫”即是笔的转折,笔势要富于变化,在这里他突出强调了中锋用笔的重要。顿挫者,转折也。在这短短一句中,他由浅入深地讲出了用笔的关键。转折处不宜有棱,又棱谓之偏锋”。龚贤在笔法方面的论述是深有见地的,他在所著的《课徒稿》中是这样阐述运笔的:“从第一笔学起,亦彼上锐下力,中宜顿挫。首先用笔关键在于“顿挫”,这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最大特征,也是中国画用笔的含义所在

龚贤为“金陵八家”之首,其画风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尤以浑朴沉着的特点为人称道。在绘画风格上,龚贤虽深受米氏云山的影响,却着重于积墨法的发展,通过简单笔法的积叠来表现树木、山石、云水,虽然不及他人笔法的变化丰富,却将江南山水既清灵又深邃深远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 是他超越前人的过人之处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领域中,它是文人山水画的重要流派之一。“积墨法”源于宋人,集大成者应为米芾、米友仁父子,二人以用水墨淋漓画法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景色的“米氏云山”而著名。其主要特点是用湿笔没骨水墨写意的画法,来表现江南烟云变幻的景色

龚贤在用笔上追求遒劲,即柔而不弱,刚而不脆,在用笔方式上他强调中锋用笔,这和自元以来,山水侧锋用笔的风气相反,说明龚贤在用笔方法上继承了宋人的传统。正是其中锋运笔的遒劲,造就了龚贤深厚含蓄的艺术感官

他经过长期的探索与不断升华,创造了前人不曾有过的浑厚、浓郁的山水画新风格。本文以对龚贤山水的技法为切入点,逐步分析其层层复加、多遍积染的笔法和其构置奇巧、大方端庄的构图方式,进而感受龚贤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美学品位,体验龚贤山水画中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意境。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龚贤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龚贤山水的基本元素

简言之,龚贤山水画在于求润不求湿,既是对湿度的适度,关键在于皴染之时能见笔,润而有骨,皴擦有度,这就造就了龚贤山水“清”、“静”的本色,虽然画面层层积染,墨色饱满,却没有雍腻之感。在他的山水画中,多是在皴笔中加入染的要素,先是落墨较浓,而后用淡墨反复皴之,使第一遍较浓的墨淡化,接着又层层积墨染之。龚贤用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重皴染,不求勾抹。对于墨的运用,龚贤是求润而不求湿的,而他对“润”的表现,正是突出了江南山水的独特美感,他对于“润” 并非盲目地追求,他说:“皴法先干后湿,故外润而有骨,若先湿后干,则死墨矣”

1. 墨法

研究龚贤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于对山水画的笔法学习,更能帮助我们加强对写意与画意关系的理解。在他众多的山水画中,景观地形多为平原、低山和丘陵。在构图形式上以平远山水为主,同时在局部也兼有高远和深远。他以这种基本的构图方式,加上自己对山水走向的理解,和对景物的巧妙布置,往往能使画面表现出令人神往的幽远而神秘和宁静而高深的风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这不得不说龚贤是一位精于构图的山水画家

龚贤山水画

龚贤的山水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首先因为他的“黑”,再是“浓”。在他后期的山水画中,画面上存在着大片的墨黑却无一丝一毫的混浊之气,山石重而清灵,树木浓而挺秀,用墨浓厚而不死,这些都得益于它独特的用墨方法,即层层叠染的“积墨法”

在东西方绘画中,中国画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一向为人们所称道,而中国画用笔墨的方法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我们之所以说龚贤在笔墨上有成就、有特色,就是因为他不但继承了传统,还对传统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在绘画历史长河中,不知多少画家在笔墨上孜孜不倦地追求

他通过对中锋用笔的强调,使画面产生了沉雄深厚的视觉感受。弱则草,脆则柴;草则薄,柴则枯矣。”龚贤通过恰当的比喻说明了他对笔法的追求,要柔而不弱,刚而不脆。他在《课徒稿》中说:“笔法要遒劲,柔而不弱,劲者钢而不脆。龚贤在用笔上多半是继承了宋人的传统

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飘泊流离,入清隐居不仕,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擅画山水,风格独具。龚贤(1619-1689年),字半千、半亩、清凉山人等,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金陵八家”之首

可以说,从晋代顾恺之提出“用笔”、“墨彩”的命题后,中国画就一直以“笔”为精,以“墨”为髓。时至宋元,随着文人画的出现和发展,“笔”、“墨”更是成为了中国画的生命。关于“笔”、“墨”的论述自古就甚多,其中不乏高论,而龚贤亦是在他的山水画中对“笔”、“墨”作了自己的演绎。国画家自古就对“笔、墨”二字十分重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31040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