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豆野螟的最佳防治方法

豆野螟的最佳防治方法

一般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即可较好地控制豆野螟的为害。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实践与研究,豆野螟的防治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掌握治花不治荚的原则,从豇豆始花期开始用药,将药液喷施于植株上的花、蕾以及地面或叶片上的落花上,使所有花朵都能均匀受药;二是正确掌握施药时间,豆野螟防治要在豇豆鲜花盛开时施药,即上午7~10点,而不是传统的傍晚或清晨;三是选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一般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20%绿得福微乳剂800倍液、40%新农宝乳油等,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锐劲特为3天,绿得福和新农宝均为7天

而种植农户由于没有掌握豆野螟的这些特性,防治时习惯于将药剂喷施于豆荚及叶片上,而忽视了地面上的落花,且经常是在看到豆荚受害后才开始用药,错过了防治适期,导致防效不佳。豆野螟虫体较小,卵多散产于花蕾上,肉眼很难看到。适宜豆野螟生长发育的最适环境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85%~100%,在盛发期内完成一个世代的历期仅需18~25天,所以世代重叠十分严重,豇豆开花结荚后常常连续发生,防治比较困难。豆野螟在我区一般每年发生5-6代,6月份始发,10月底终见。幼虫一旦钻蛀进入豆荚内部后,再使用药剂防治,防治效果就会大大下降。其实,只要了解豆野螟的发生特点及其生活习性,正确掌握防治技术,豆野螟完全可以得到安全控制。卵孵化后,初孵幼虫常隐藏于花中取食,并导致落花,幼虫在落花中继续取食为害,虫龄稍大后(一般为2-3龄)爬出,转移至豆荚为害。主要原因一是药剂难以接触虫体,二是虫龄高了以后,其抗药性随之增强。从而进入乱用药及重复连续用药的恶性循环,甚至使用一些不该使用的高毒农药,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突出,给食用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豆野螟是豇豆的重要害虫,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尤其为害豆荚后,幼虫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70%以上,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影响其商品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3087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