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冬枣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冬枣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根据细菌性疮痂病的侵染特点和发生规律,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的、物理的、化学的防治措施,从健康栽培入手,努力培养树势,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配合有效地药物,掌握有利时机,以狠抓盲蝽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为重点,积极做好细菌性疮痂病的防治工作

2、4月下旬对园田环境用杜邦万灵2000倍液加40%福星80000倍液或特普唑2000倍液喷雾,防治早春盲蝽象、蓟马等害虫和越冬病害

四、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措施:

菌脓风干后,形成黑色的菌脓斑,酷似真菌的病原物。随着疮痂病的不断侵染蔓延,叶脉的坏死,叶脉所作用的叶面开始出现水渍状,渐渐干枯,形成“缘枯”,并大量脱落(附图),所以人们叫它“缘枯病”。初侵染时叶脉出现浅褐色病变,并顺叶脉逐步延伸,变为褐色或黑色,伴有菌浓的溢出。⑶叶片的发病症状:枣叶发病一般从6月份开始,病菌初期侵染的部位是叶子的叶脉

1、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肥料和钾肥的使用量,特别是杜绝和减少速效化肥的施用,从长远着想,创造适宜冬枣树体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花前肥杜绝大量的施用尿素、磷酸二胺等纯速效氮磷肥料,充分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努力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1、抓好春季芽前关,做好越冬病虫害防治,压低虫源基数:芽前(3月底-4月上旬)对树体喷布3-5度石硫合剂一次

据观察,冬枣发芽至幼果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雨水偏大,土壤含水量过高,易造成本病流行。此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病害,目前越冬及发病的某些原因不详。根据其发病时间及侵染特点,认为引起发病的侵染点与刺吸式的虫害有关,如盲蝽象等

2、注意适时浇水:提早花前水的使用,不仅可以满足冬枣的座果需要,还能降低花期病害的侵染程度,花期和幼果期是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病高峰期,要特别注意避免花期和座果期用水,降低发病高峰期的土壤湿度,努力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枣头发病:常使枣头弯曲,生长点失去顶端优势,不能形成健壮枣头,对树体发育影响较大。发病后期,随着树体的生长发育,形成干裂的疤痕(见图)

发病初期,在枣吊上纵向出现浅色至白色稍隆起的类似线状突起,之后开裂,出现菌浓,呈一条状裂痕(见图),削弱树势,严重影响冬枣的座果与发育。发病后期,枣吊发病部位失水,有的枣吊则出现断裂,花蕾脱落。后期则枣吊干枯,枣吊上座住的果实,由于营养不良,品质受到很大影响(见图).。⑴枣吊发病:发病时间在5至6月月份,主要症状为枣吊出现纵向裂痕,大量落叶。发生严重时花蕾较少甚至形不成花蕾,座果率显著降低,甚至座不住果子

二、症状:

一、细菌性疮痂病的病原

(二)化学防治措施:

沾化县植保站李福友

(一)农业措施:

三、发病规律:

冬枣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3、根据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规律,从发芽开始,结合防治盲蝽象,使用90%杜邦万灵粉剂3000倍液或50%超快1500倍液,加72%农用链霉素500PPM或加隆克菌、克菌康等进行防治。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每间隔5-7天用药一次

本病经莱阳农学院及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滨州市植保站等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研究,初步确定为细菌性病害。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郑继法教授及滨州市植保站刘俊展研究员研究鉴定,认为引起发病的病原菌为三种类型:一种为黄单胞杆菌属中的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scampestirs(Pammel)Dowson],又名甘蓝黑腐病菌,主要危害枣吊;第二种为洋葱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cepaciaBurkholder),主要引起冬枣嫩梢焦枯病,另一种为假单胞杆菌属的(Pseudomonassp)主要引起冬枣叶枯病。这几种病原物在症状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危害却是基本相同的

它侵染沾化冬枣叶子、枣吊、枣头等部位,致使冬枣枣吊断裂,落叶,落果。发生严重时,常使花蕾不能形成,叶片大量脱落,直接影响冬枣的座果率,成为沾化冬枣生产的大敌。冬枣细菌性疮痂病是一种近几年新流行的细菌性病害。由于近几年发生严重,给沾化冬枣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521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