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何故修定?

何故修定?

3、若时而散逸,立即了知,引还原境,是为安住

从世间法来讲,修定能使人的身心和气息等得到调节,少病长寿,并能涵养性情。从出世法来讲,闻思佛法深义,若不修定则不能调服自心,粗重烦恼都不能克服,何况实修甚深要义,比如农夫要很好的种庄稼,须先平整土地,铲除杂草,然后播种,才有好的收获。修定可以获得轻安,进一步可以得到三摩地。修定之人亦复如是,先要调伏杂念、沉掉之心后,才能入定,故修定是生一切善功的重要基础

此外更进一步的证悟无我之真实性亦全靠实修此寂止作为基础。"如是云云。关于究竟之寂止,如密乘生圆二次第中所说之三摩地,它是修一切有相,无相之三摩地。《观修次第初品》中云:未修禅定之心是不可能了悟真实性,薄伽梵亦赐教诫曰:"经过认真修持三摩地,才能如实证悟真实性。仅依靠此究竟之寂止,就可制服、息灭诸烦恼和痛苦

4、数敛此心,使渐微细,是为近住

1、从外境中内敛其心,使心住于所缘,是为内住

此时所得轻安,虽生极喜,但稍久则轻安之感觉渐微,实则轻安已趋稳定,是一种不变的轻安,也即是特殊之轻安。轻安熟练后,即为得定,即为三摩地,这只是色界定,初禅之前分。获得此三摩地时,色、声、香、味、触、男女之分别,一切皆断,出定之后,身心双方轻安,渐渐细微,心境明朗。何谓轻安,轻安是从初住心起到九住心,使身心极为调柔,对一切善法有堪能性。修止的效应,就是使身心获得轻安,证三摩地。纵使其禅定到无所有处,亦不能出生死轮回。在此定中能产生一切神通变化,但是不能断烦恼性。对这方面佛教和外道是共同的。由心轻安,引生身之轻安,身如木棉,轻妙无比,异于寻常,身体产生特殊的乐感。由身轻安之乐,身之善法堪能性亦随之以生,由身轻安,心亦轻安是为身心双方之轻安。佛教就是在修定的基础上,加以修空性等观,断除烦恼之根本,证阿罗汉或佛陀之果位

5、修定能引发神通前相,使人自于佛法生起信心

二,何谓修定

②思惟力,③忆念力,④正知力,⑤精进力,⑥串习力。2,六力,四作意。关于六力:①听闻力,。此有四种:①励力运转作意,②有间缺的运转作意,③无间歇的运转作意,④无功用的运转作意。其次四运转作意,所谓运转作意,就是有功用的运用意识使心住于所缘

8、专一而入于无功用之住境,是为专注一境

5、思三摩地功德,生起欢喜修止,则乐于遣除修定的障碍(沉掉),是为调顺

6、观散逸为过患,使不喜于三摩地之想法得以息灭,是为寂静

你们不知道什么是对或错,是什么带来痛苦并让你们疑惑。换句话说,你们并不知道事物的实相,或什么是什么。你们来此修习定与戒,是因为心不自在,他们受到怀疑与不安的影响。虽然表面上看来,好像有许多修行的方式,但其实只有一种。你们为何修定?因为你们的心对于应了解的并不了解

掉举又分粗重之掉举和微细之掉举。粗重之掉举,若心被贪嗔等之外境所夺,不能系心安住所缘,是为粗重之掉举。如昏沉太重则可暂时出定。粗重之掉举现前时,则应以正知把心收回仍住在所缘之上。5,在观修当中,往往有昏沉和掉举来进行干扰.只有运用正知正念把沉掉克服了,才可以慢慢入定.首先要运用正知认识什么是沉掉,沉掉有粗细之分。微细之掉举,心虽能住所缘,但同时又起其他之妄念,是为微细之掉举。此为修寂止之最要紧之处,往往有很多修行人易将微细之昏沉认为寂止,这是错误的。如掉举仍不去,则可暂时出定,等心理平静后,又可继续修持。如遇粗重之昏沉现起,其对治之法,则应暂舍所缘,思念三宝之功德,或思念人身难得,或思念菩提心等之功德,或眼微睁向上看,随思一种,昏沉之粗相即可消失,因为昏沉使心下降,若令心高举,则恰成对治。粗重之昏沉,若对心上之所缘正念不清楚,如日被云遮,昏暗不明,是粗重之昏沉。或眼微闭,使心内敛,粗重之掉举即可消失。昏沉又分粗重之昏沉和微细之昏沉。微细之昏沉,若正念能往所缘不失,而且颇显寂静,但维持的力量弱,不能久住于清明不动之中,或者虽清明而无力量,是微细之昏沉。1、什么是昏沉,观像之中意念过于松弛,观想模糊甚或有打瞌睡之状,称为昏沉。若遇微细之昏沉现前时,应当以正知认识,以清明有力正念使之住于所缘,来作对治。此微细之掉举是过于运用念力使心兴奋而产生的,此微细之掉举现前时,应把心稍稍放松,即不要太紧张,或者暂停修止把心念改变一下,如思念寿命无常、三恶道苦、轮回诸苦等,即能对治。昏沉之粗相消失后,则仍如前系心所缘上。2、什么是掉举,心念向外跑了或者妄念很多,不能专一系心内住,称为掉举

修习佛法的人,有限应调顺散乱的心,使心成为堪能性,若散心修佛法如诵经、观想等善功增长不快,若能收治散乱的心去做善功则收效甚速

2、内住之心不它散逸,是为续住

五, 有关修止方面的问题和其过患对治方法 1,运用五过患八断行而修止。以上是五过患八断行之对治方法。信、欲、勤、安、正念、正知、不作加行、舍,即是八断行。五过患即厌怠、妄念,沉掉,不加行和加行等,应当除掉,其对治的方法则为八断行

三, 修定前的条件

7、息灭一切贪和不悦等心,是为最极寂静

4、修定能引生喜触及轻安,使人自然乐于修行

2、不修定不能生智慧,一切佛法知见,皆成与世间学问知识无异,不能断烦恼,对境临事不能起作用

师云 1、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目录师云 二,何谓修定 三, 修定前的条件 四, 修定之正行 五, 有关修止方面的问题和其过患对治方法

修定前的条件有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条件,其具体又分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从主观来讲,要有精神准备,知足寡欲,对简陋的衣食即应知足,不贪优裕的衣食住等,少欲望和妄念,不管处于好坏优劣任何环境中皆能随遇而安,尽力减少诸世俗杂务,要持戒清净;从客观来讲,对环境的选择,应择居于易得衣食之处,不易生病,没有盗贼和嘈音妨碍等安静的地方

例如树可能籍由嫁接方式快速收成果实,但这样的果树较不强韧与耐寒。另一个种树的方式,则是直接从种子种起,如此种出比较强壮与耐寒的果树。修行也是如此

4. 先寻所缘;

6、修定能调节精神,治疗疾病,补益体力;但使坐时姿势如法,即不能用心,亦有此作用

3、不修定,持戒不能调柔,身心无止恶修善之大能力

6,观想所缘心能够逐渐定下来,称为住心;对住心的深浅分为九个层次

一,为什么要修定

六, 修止的效应

2. 七支坐式;结金刚跏坐式或半跏趺坐式,坐于舒适之坐垫上,眼微睁凝视于鼻尖,身挺直,肩臂平均,唇齿之间稍有间隙,舌尖抵上腭,呼吸不着意,任其自然

修定者可根据各自的意愿来选定所缘物,选定后不要轻易更改。3 选择所缘;修定是应先选定所缘.所缘可分未清净之所缘和清净之所缘两类:未清净之所缘如木块或石块、圆球或花朵等俗物;清净之所缘如佛像或咒文、手印或标帜等圣物,初修止人选择所缘时,应选单纯的,或静止不动的对象

修定要依所缘,所缘就是定心之处。修定就是修止,即心定在一处。不论看或听都须用强烈的正念使其清明寂静住所缘上不动,才是修止,才可入定。所谓心性一境,就是心专想一件事物,如观佛像;也可观想种子咒之字形,如“嗡”字,若不用眼看,用口念咒字耳听念咒字的声音

9、此心任运,住平等舍,是为等持,则为修成三摩地

四, 修定之正行1. 发心;应想为遍满虚空之一切众生获得解脱自愿获得成就而先修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347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