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柚类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柚类黑星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病斑红褐色,圆形,直径1~6mm,通常2~3mm,后期病斑变红褐色或黑褐色,边缘隆起,中部凹陷,并呈灰褐色至灰色,其上生黑色小粒点,严重的病果早落,贮藏期继续发展,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引起腐烂变质。1为害状主要为害果实,在成熟期果实发病达到高峰,也可为害叶片、枝梢

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500倍液,80%代森锌500倍液,80%大生M-45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及10%世高1500倍液。修剪时树冠不可过度光秃透光,以减少阳光直射果实,降低发病率。谢花后必须施药保护,隔10天左右一次,连续3次,以防果实受侵害。栽培管理上,合理配比氮磷钾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3防治措施冬季清园剪除病枝叶,铲除全园杂草,并集中烧毁,然后用石硫合剂、松碱合剂或波尔多液进行清园。以后可结合防病用药

因此,在高温高湿或树冠郁闭闷热的条件下发病较重。叶片比果实的发病时间早,而早熟柚又比沙田柚的发病时间早10~15天。树冠外围和受阳光直射的果实(如日灼果)发病较多。高温是诱发黑星病的主导因素。病菌于谢花期侵染幼果,7月底、8月初开始出现病状,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最严重。2病原及发生规律黑星病是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的一种病害,病菌在病部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此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20885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