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探讨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探讨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不稳定,透明度、pH值等水环境指标变化大,养至40多天出现红身、软体、空胃、空肠的病虾(此症状在南美白对虾中最常见,危害程度大),且食量明显减少,三天后出现大量暴发性死亡。这充分表明,我们只要控制好水环境,管理科学,病害防治方法得当,就算在一个种群中有部分种群发病,仍然能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南美白对虾原产于中南美太平洋海岸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稳定,同时我们定期在配合饲料中拌一些保健性及预防细菌、病毒类病的药物,水体也定期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且每次消毒三天后均下一些有益活菌,如光合细菌、芽胞杆菌、乳酸杆菌、硝化细菌等。(1)6号池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方法。4、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方法两口池采用独立进排水系统,操作工具严格分开,各池专人负责,排除疾病相互传染的可能。3、放苗从同一育苗池中选取健壮、均匀、活力好、体长约1·2厘米的南美白对虾苗60万尾,每口池各放30万。于是我们及时改良水环境及投喂保健性、抗病毒性药物双管齐下:改良水环境的手段是先用一些温和性的消毒剂消毒水体(如季铵盐),消毒三四天后下有益活菌,且针对性地在配合饲料中拌些内服药。如发现水质恶化时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适量换水,并配合施用沸石粉、滑石粉、石灰等水质改良剂。南美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的海产动物。在养殖前期增氧机少开或不开,配合饲料中定期拌些抗生素(如土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药饵。放苗后4台增氧机除每天投料时停2小时外均开启,增氧机数量一个月后增至6台,二个月后增至8台,直至收虾。三、讨论分析上述两口塘对比试验结果,我们认为:虽然两口塘的种苗来源相同,但7号池发病时间迟,病情轻,且能有效控制其不暴发,并最终达到商品规格收获。7号池养殖92天收虾,规格26尾/斤,饵料系数1·12,成活率63·6%,产量7336市斤,每市斤卖34·5元,产值25万元,扣除塘租、种苗、饲料、水电、人工等成本6·3万元外,纯利润18·7万元。为了进一步探索该品种的防病技术,去年年初,我们在湛江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试验示范基地选两口池进行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试验,得到一些粗浅体会,与大家交流。在放苗50多天时,7号池也出现与6号池类似症状的病虾,但症状明显比6号池的要轻,病虾数量也较之要少,且食量基本正常。2、放苗前准备工作两口试验池经毒塘后,在3月初开始抽水培养基础饵料。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选取湛江中心站试验示范基地两口面积均为10亩,编号分别为6号、7号的高位池作试验池,试验前试验池经清整、曝晒处理。(2)7号池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方法。6号池在放苗前两天用二氧化氯的治疗浓度消毒水体,放苗后20天进行第一次消毒,以后每15天进行一次消毒。在整个养殖期间虽然此病症一直断断续续反复出现,且偶尔发现死虾,但该病并没有暴发,最终达到商品规格收获上市。7号池在放苗前4天进行季铵盐消毒,三天后施用自己培养的光合细菌100公斤,且在放苗前安装4台1·5千瓦增氧机,每天中午开启2小时。二、结果6号池养殖45天发病,收病虾650市斤,亏3·2万元。水深150厘米,水色黄褐色,透明度30—50厘米为佳。20世纪70年代初南美白对虾在厄瓜多尔试养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山东、福建、台湾先后引进,进行人工繁殖及试养研究,且均取得成功,20世纪90年代末南美白对虾又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得到大面积推广,并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9625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