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宋、金、元钧瓷的演变

宋、金、元钧瓷的演变

4、碗口沿修胎较薄,有尖刃感,故口沿或有楞角的部位因釉水垂流而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边圈再往下渐变成天青色,至足肩处积釉较厚

青红二色融合自然,沉入釉中,因此看上去较为含蓄,红斑上象罩有一层薄雾,在大部分青蓝釉色或月白釉色的映衬下,格外迷人。高倍放大镜下可见釉中气泡密集,表面的大,深层的小。因窑变生成的紫红斑不规则,色釉浓淡不一,就连同一块斑上亦多有变化,浓者如紫蓝,淡者似桃红。釉面匀净,抚之柔润光滑。宋民钧釉色以天青、月白为主调,稍浅的青灰,稍深的青蓝,施釉较厚,一般约在0.1厘米左右。2、釉色

圈足截面呈八字状。3、碗类器物圈足较宽厚,内外皆不施釉,切削方式为内侧向外斜削,外侧竖直削,足根平切后里高外低,挖足后足心留有一明显乳突痕,乳突周围可见疏密不一的旋纹

元钧窑变红较呆板,色调单一,多艳丽飘浮。4、宋钧窑变红斑动感强,青蓝釉与红釉能彼此相融。以紫红色居多,且含蓄深沉

现参照本人搜集到的宋元钧瓷片试析均窑宋、金、元时的演变与鉴别(以民窑均瓷为主)。钧瓷,举世闻名。钧瓷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烧成的釉色青中带红,灿若蓝天飘舞红霞,故而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瓷迷苦苦追求……。其窑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县(汝州市)境内

做伪者常常是只顾一点而忽视整体的制作,故往往留下不少漏洞。必须指出的是,要学会把上述局部特征综合成整体面貌来认识,才能更准确地区分宋钧与元钧的不同。以上是我个人对搜集到的宋、元钧瓷片观察分析所得,描述出来供瓷友们鉴赏时参考,我常常在欣赏宋、元钧窑瓷片时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梦幻般地将片片玛瑙熔化成瓶、炉、碗……,眼前出现宋钧的俊秀、典雅、飘逸、元钧古朴、雄浑、豪放……

一、宋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

二、元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

釉面桔皮纹明显。肉眼可见釉内气泡大而疏以及釉水流动痕迹。施釉稍薄,一般在0.07厘米左右。2、釉色以天青或月白为主,其他青中泛白、泛蓝、泛黑、泛紫、泛红的亦有所见。窑变釉红斑较为飘浮,颜色鲜艳,红色与青色几乎不相融合,看上去较机械呆板,似人工贴画而成。有的几成油滴或兔毫纹

3、以碗为例,圈足切削方式为足内侧稍向外斜削,外侧竖直削,足根平切,切后宽度约在0.5厘米左右,圈足施酱色护胎釉,足底施釉与器身釉一致,圈足较浅而大的盘或洗,其足底釉上都留有黄豆大小的支钉痕

通过对上述钧瓷片的观察分析,可将宋民钧与元民钧的区别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三、民窑宋钧与元钧的区别

1、胎色。元民钧瓷胎色由断面观察多呈深灰色,甚者呈黑灰色。据文献记载及本人手头的实物资料表明,河南禹县钧台一带的窑口温度高烧制的钧瓷胎,基本上是深灰色或灰色,而山西、河北、河南北部林县鹤壁等窑口烧制的钧瓷胎多是灰白或灰黄色,胎土稍粗,烧结后多有空隙,胎与釉之间施有白色化装土

2、宋钧釉水厚,施釉到底,釉面细润光滑;元钧釉水稍薄,施釉不到底,釉面桔皮纹显著;

由瓷片的截断面观察,宋民钧胎色呈土灰色,深一些的泛黑,浅一些的泛白,胎土精细,烧结度好,极少沙眼孔隙,胎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极薄的白色化妆土,修胎薄且匀整。1、胎色

施釉不到底,近圈足处露胎,露胎处以上有较厚的积釉痕,多一侧更为显著。修胎草率,胎青厚重。4、碗类器物口沿较厚,成圆状而光滑,因垂釉而呈浅灰、褐灰或褐黄色宽带边

1、宋民钧胎色大多呈灰色,胎土细,胎骨薄,修坯规整。元民钧大多呈深灰色,胎土粗,胎骨厚,修坯草率;

3、宋钧大部分圈足底心平坦且施釉,足墙施有酱褐色护胎釉,元钧圈足底心有乳突痕,且不施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8803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