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水稻旱育秧几种“新”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水稻旱育秧几种“新”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用旱秧绿4号溶液拌湿种子后不催芽直接落谷,还能兼防恶苗病。揭膜后每亩苗床用旱秧绿2号400克对水1500千克泼浇。防治该病,道德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有秧,增育抗病壮苗,其次是药物防治,在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采用新研制的旱秧绿2号、旱秧绿3号较适宜。2、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本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病原菌有丝核菌、镰刀菌及腐霉菌等,这些病原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若秧苗素质差,遇到低温会大量发病

重病田,每隔3~5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4次。由低温引起的黄(白)化病,温度回升后可以缓慢复绿,若喷施旱秧绿1号,能促进复绿。喷施硫酸亚铁对防治该病有一定效果,但施用技术要求较严。2、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发病原因有2种,一是秧苗揭膜后遭遇较长时间低温,致使叶绿素解体;二是在早育条件下,土壤氧气充足,许多矿质元素如铁、锰、哇等处于高价氧化状态,秧苗很难吸收,造成缺素,特别是缺铁,导致叶绿素形成不足。叶面喷施旱秧绿1号600~800倍液,2~3天后秧苗转绿。落谷前每亩秧床用旱秧绿3号10~15千克,施入土壤,效果也很好,兼有预防立枯病的作用

1、症状识别秧苗老叶叶尖先黄,向叶基扩展,黄色鲜明略带桔红色;新叶出生缓慢但颜色正常,秧苗僵而不发

水妥秧苗水育改旱育后,发生了许多“新”病害,其中较为普遍的有黄(白)化病、立枯病、恶苗病及黄梢僵苗症等

四、黄梢僵苗症

二、立枯病

一、黄(白)化病

1、症状识别感病株多数在2.5叶期后迅速长高,比正常苗高三分之一以上,叶片、假茎纤弱细长,苗色淡,部分苗枯死

1、症状识别发病初期,秧苗叶片薄,叶色淡,嫩黄色;老根变细变褐,新根少;瓣出叶叶色更淡,重者呈白色,出叶缓慢

2、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该病主要因苗床过度干旱或培肥,发病后及时浇水缓解病情。浇水时加适量旱秧绿2号,可以预防立枯病发生

三、恶苗病

1、症状识别青枯,常急性发生,叶内卷成筒状,叶色灰绿,很快枯死。黄枯,最初表现为早晨叶尖不吐水,中午卷叶,叶片逐渐枯黄,根系变褐、白根少,茎基变褐甚至腐朽;常成簇、成块发生,有明显发病中心

防治该病,除用旱秧绿4号拌种外,用901、施保龙、强毒情等浸种,效果也很好。2、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本病以种子带菌传染为主,在浸种催芽过程中病菌扩散侵染,大大增加了发病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8603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