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银珠宝 /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地位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地位

——珍惜玉材 余材活用

1520年成书的《西洋朝贡典录》多处论及“宝石”,说明明代从西洋带回的宝石,数量是很多的。www.findart.com.cn。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船队总是满载货物往返,主要以中国产手工艺品换取各地的土特产,输出的有丝绸、瓷器、中药等,输入的有奇货重宝及珍禽异兽,如珍珠、珊瑚、红宝石、绿宝石、绿柱石、香料、长颈鹿等。明代海陆贸易发达,确保了玉宝行业的材料供应。江西、湖北、南京、北京等地帝王、贵族墓中均出土外来宝石,并与中国玉和谐共处

玉器的装饰主题基本上也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远古时期主要是宗教、神话题材,具神秘感。玉器的装饰主题是我们认识玉器时代特色、确定玉器用途、了解礼仪风俗的重要表象。上古时期主要是草木、花卉、禽鸟、果实等文人雅士喜爱的题材。中古以后,大众化、世俗化题材大量出现在玉器上面,以满足玉器商品化,平民化的趋向

二、玲珑剔透的琢磨工艺

东周时期的玉琥、玉龙,部分玉佩,都是用这种方法琢磨的。琢一得二,也称一剖为二法、二分法,即在玉器加工过程剖料琢成具有玉器轮廓的坯体时,将坯体稍加厚,切成可做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玉器坯体,这样可以节省切割坯体或钻孔所花的时间,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一剖为二法加工出来的玉器,多以成对形式出现,有的单面施纹

——3000年前和阗玉成为帝王玉

www.findart.com.cn。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犹如满天星斗,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长江南北、海峡两岸处处闪耀,并形成了若干玉文化区域板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中原的龙山文化、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江淮流域的凌家滩文化、长江中上游的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珠江流域的石峡文化、台湾中南部的卑南文化,以及渊门的黑沙遗址、香港的南丫岛大湾遗址,都是中国著名的玉文化区域板块,在发展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过程中,共同缔造了最具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的华夏文化基因——中国玉文化

——200年前玉雕工艺的推陈出新

小中求大的方法主要采用串联成形、套链成条、拼接成器等技法实现。古代流入到中原,江南地区的玉料,或本地采掘的玉材,大多块体较小,尤其是籽料,更是不会太大,由于礼制与日常生活的需要,需要一定体量的玉器,于是聪明的玉工通过巧妙设计,达到小中求大的艺术效果

——琢一得二 事半功倍

——2000年的中外宝玉交流史www.findart.com.cn

——从宗教神话到大众世俗

3、玉器体现的是少女风韵、君子风范、高贵气派、儒家精神、民族灵魂

正如《说文解字》所云:“凡玉之属皆从玉”。中国古代不仅贵玉贱石,而且还贵玉贱宝,这一点与世界上其它爱好宝石的国家有所不同,因而玉文化特别发达。早期中国玉文化,将一些玉宝石、半宝石归入玉的范畴,如琥珀、珍珠、玛瑙等,按国际宝石分类习惯,大多将其列入宝石类,而按中国传统分类法,将其归入玉石类。www.findart.com.cn。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贵宝贱玉,因而宝石文化特别发达

www.findart.com.cn。250—200年前,中国玉器史上发生的另一件大事是痕都斯坦玉的输入。痕都斯坦玉,主要是伊斯兰式玉器,产于印度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昆仑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痕都斯坦玉的艺术成就,对乾隆的玉器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现了仿制的“西藩作”。痕都斯坦玉器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选用上等昆仑玉,强调一器一色,不用杂色、巧色;器型以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为主;器具形态不爱方圆程式,取于自然法则,果、花、叶、茎,纷纷入玉;器壁外面或装饰花卉纹,或镶嵌玻璃、金属丝

——巧妙设计 小中求大www.findart.com.cn

修补再用,是将断裂的玉器经过修补继续使用。与余材活用相关的,还有一点是修补再用或改制它用。古代由于采玉不便,加上流通不易,价格不菲,因而十分珍惜玉材,常将加工大件割下来的余料、碎料、边角料,决不轻易弃之,千方百计加以慎重利用,甚至达到了惜玉如金、点玉不弃之地步,有时还将视为大材、优材加以利用,余材活用。改制它用,是将缺损的玉器改制成其它形式的玉器

4、中国人把玉当作反映美德的镜子,坚硬象征智慧,滋润象征纯洁,色泽象征自知,瑕疵象征诚实。“君子比德于玉”

玉一旦被赋予道德的力量,寄予人格的魅力,就获得了无限的发展前景。“君子比德于玉”,千古传诵。中国玉器获得持续的发展,不光取决于玉的广泛用途以及精美工艺,更重要的是玉道德、玉伦理思想的阐述。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玉器伦理、道德,可谓是儒家礼学的集大成者

殷商时代的鸟形佩、汉代的心形佩,留下了圆中取形的实例。www.findart.com.cn。这些玉器大多是先在圆形中取形,再施纹成器。古代玉器中,有不少片状弧形玉器,如几何形的壁、环、璜,形象生动的龙、虎及大量的鸟形佩,有的呈圆形,有的呈半圆形或三分之一圆形

——80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真玉器

一、 连绵不断的文化传承

www.findart.com.cn。新疆和田玉是中国蕴藏量最丰富、品质最好、采掘历史最悠久的玉,是中国当家玉,也是帝王玉。考古发现证实,西北地区5000年前左右的商代中晚期,和田玉就已到达中原,成为商周王室的主要用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若干羊脂白玉器,完全可以肯定和田玉在商代已进入中原地区,被逐渐替代中原地产玉

巧用玉材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按质施艺,它要求根据玉质的粗细、软硬、韧脆、色泽和价值等因素综合考虑,恰当施艺,雕琢不同的玉器,或派不同的用处。因材施艺是古代玉器巧用玉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量形取材,可以以最小的玉材琢磨最大的玉器,达到巧用玉材、小材大用的目的。www.findart.com.cn。不同形状的玉器用不同大小块体的玉材加工成器。套裁大用,更是立体、器具玉雕常用的技法,获得较好的工艺效果

——4500年前贵族玉、礼仪玉的出现

——400年的翠玉史

——600年前外不珠宝入主中国玉

——5000年前中国玉文化板块的形成

玉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贵族化、权力化、神秘化,赋予更多的内涵,成为财富的象征,祭天礼地的工具,趋利避害的法器。石之美者为玉。至4500年前贵族玉、礼仪玉唱主角,开启中国文明的新纪元。最早将美石琢成器的目的,应是用于人体装饰,为了审美需要

2、玉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亦是民族文化,科技文化

www.findart.com.cn。丰富了中国玉宝库。考古出土证实,翠玉在中国的传播大致是这样的,明末首先使用于云南西部地区,至清初,翡翠经云南、两广地区传入江南地区,由于江南是清代玉器的重要加工地,加上经济富裕,人文炽盛,翡翠在江南地区有较大的市场,并逐渐成为翡翠的生产中心,至清代中晚期,由于江南地方官吏、富商将上等缅甸翡翠器进贡,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缅甸翡翠成为京城上层人士的珍玩,一度供不应求,顶级缅甸翡翠源源不断输入中国,成为重要的玉器,一度超过和田玉器

——2500年前玉道德、伦理的阐述www.findart.com.cn

——3500年前新疆和阗玉被中原文化认同

——巧用玉色 形神兼备

在8000年的中国玉雕史中,玉器的装饰工艺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远古时期的阴刻钻孔技法,上古时期的“以形施纹”的综合技法,中古时期的透雕、圆雕技法。每个历史时期的玉器装饰工艺特征,不仅反映出当时的琢玉技术、琢玉工具使用情况,也是我们把握玉器时代特征、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www.findart.com.cn

金玉制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品中,以其多姿多彩、质贵工精,呈现出迷人的风采。而金玉观念,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珍宝之尊、贵重之符、美好之征、儒佛之德多层含义。值得注意的是,黄金除与玉结缘外,还与珠宝互为表里,珠宝生辉,明清时期成为重要的首饰工艺。金玉相扣,或金玉相映,形成真正的金玉良缘,是中国玉器工艺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玉良缘 珠宝生辉

“攻其玉石,取玉版三车,载玉万只”。如果说商代和田玉进入中原帝王视野还是零星的话,那么,和田玉在西周时期逐渐成为帝王玉,奠定了中国玉文化雄厚的基础,已是事实。从此,玉器进入历代帝王政治、礼俗、宗教、文化等生活领域,与中国文明的发展休戚相关。据《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古籍记载,周穆王于公元前998年至昆仑山

至公元前121年以后,随着汉朝打通通往西域的连接欧亚大陆的大通道,张骞出使西域,尤其是“丝绸之路”繁荣起来后,和田玉获得了大量开采,出现了中国玉器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外交流,中原玉器不断输往塞外,中亚、西亚的宝玉、琉璃以及黄金工艺不断输入中原,丰富中国玉文化,玉器成为中国文化外输的名片。中国玉器是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先是华夏诸族之间的交融

玉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用两句话概括:一是对政治、礼仪、宗教、信仰、风俗、审美意识方面影响的广度与深度,没有哪一种古器物能与玉器相比;二是自远古时代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的灿烂的七千年中华文化,唯独玉文化一直连绵不断,贯穿始终,而且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其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中国玉器也是世界六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千古流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三个产玉、琢玉的地方,以中国玉器的历史最悠久,东北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玉器(主要是玦)的出土,表明中国玉器已有800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兴隆洼文化玉器不仅是东亚最早的玉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玉器。www.findart.com.cn。世界上有三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一是中南美洲,二是新西兰,三是中国

——从阴刻钻孔到透雕、圆雕

1、玉是山川精英;玉是美的化身;玉是瑞的祥符

——巧用玉材 小材大用

乾隆钟爱中国文化,对玉雕工艺特别关心,爱玉如痴,不仅亲自鉴别古玉,分类定级,还改制古玉,尤其在督造新玉、褒奖玉工方面,更是不遗余力,铸成了流芳千古的“乾隆雕”,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造型之巧、产量之高、用途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250—200年前,中国玉器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乾隆雕”的形成

——中国玉文化的本质特征

它要求玉雕工艺师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玉材的雕琢,创造出世间绝无仅有的天才之作,具有独特的造型并与造型浑然一体的斑澜色彩,使玉雕作品兼有雕塑、绘画综合艺术的特性。古代琢玉,除用好玉材外,对玉石的使用也十分讲究。www.findart.com.cn。用料强调的是“省”,省而不抠;用色注重的是“巧”,巧而不花,于是在玉雕行业出现了一门巧用玉色的绝活,就是大家熟悉的“巧作玉”或称为“俏色玉”

www.findart.com.cn。玉成了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晴雨表。5、人在玉在,人去玉留;国衰玉微,国昌玉盛

——圆中取形 节材省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694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