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民国瓷器鉴赏常识

民国瓷器鉴赏常识

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资,仿隋唐五代白资;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这个时期仿古瓷器的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民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怪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国后期仿前期瓷器。当时仿古瓷器,风行全国

以后也有所仿制,民国时期所仿制的古铜彩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色泽等方面,都有相像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仿品一般都表现不出它的风格。乾隆时,制器工艺水平极高,一般仿品都达不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乾隆时瓷器装饰图案,时代感较强,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风严谨、细腻

仿古瓷器的鉴别:

仿宋元时期名窑瓷器

②汝窑釉料多凝于器物上部,其形状类似蜡泪痕的堆脂。③哥资釉面有网状开片,俗称“金丝铁线”。①仿品粗糙,颜色不正,釉泡较多,轴质粗,如仿钧窑的彩斑不像,施釉较薄。仿品胎质较细,不够坚硬。仿品虽能仿制开片,但仿制不出“金丝铁线”的效果

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

仿隋唐五代白瓷

古铜彩是用粉彩及全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来模仿古代青铜上红、绿、兰各色锈斑。乾隆时青花瓷器,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兰居多,色调沉着,纹饰清晰。这是乾隆时创新的,也是它成就之一。仿品由于用料不同,青花的颜色不够纯正

仿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

生活用品有:盘、碗、杯、碟、胆瓶、缸、小瓶、皂盒、烟壶、扣盒、节盒、水仙盘、水洗、帽筒、花盆、笔筒、水孟、笔架、茶壶、鱼缸、粥罐、药瓶、花瓶、将军罐等。陈设品有:瓷像(人像、佛像、飞禽走兽、三星人(福、禄、寿)、大肚人、和合二仙等。民国时期瓷器造型有:陈设品和生活用品

署“古月轩”款的器物和鼻烟壶等,多系仿口 雍正时开始出现窑变红釉,是由红和兰交织在一起,多数是兰多于红。清末民初,竟相仿制,有的仿品,甚至比真品还要精细。仿品则红与黑交织在一起。雍正以后各朝代都有仿制,但民国时期的仿品,施铅粉较多,彩料浓厚,就象涂上一层油漆一样,表现非常死板,分不出层次,立体感不强。雍正时法琅彩(俗称古月轩),胎质细腻、洁白,彩色艳丽华美,层次清晰,类似西方油画的立体效果,表现极为生动形象。雍正粉彩柔和而不艳,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

②仿品釉光较亮。仿品胎骨过于洁白。①隋瓷特点是胎土细腻、洁白,胎土坚硬,釉润白色、带一点乳白色。③仿品多数仿邢窑和赵窑瓷器

如拿出两个朝代的实物样品进行比较,即可看出各朝的风格和特点。凡是一朝所烧制的瓷器的样式皆如一人所创,颜色皆同一窑所烧,款识皆如一人所书正图案装饰皆如同一风格。综上所述,各个朝代生产的瓷器,从其造型、颜色、花纹装饰及工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瓷器

民国时期,对乾隆以后各朝瓷器也有仿制,但数量不算太多,当时以仿制清前三代为主

乾隆时期,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不及雍正时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以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尚能恪守乾隆旧制外,余者各朝皆为依次递减,到民国时期就是每况愈下了

由于时代不同,用的青花料也不同,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制品,表现青花层次不像,显得死板、呆滞,没有青翠、艳丽之感

总的看来,1840年(道光二十年)雅片战争以后,由于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陶瓷工艺也同其它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而逐渐走向下坡。所以在瓷业生产方面,不但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反而日益萧条。这个时期,由于选料精细,资器胎骨很薄。民国时期(19Il-l949)瓷器生产,不论从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了。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兰料或红料款。在民国初期,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监督窑务,他本人是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但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

圆器中的口沿,有锋利感,而仿品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仿品多为挂釉底。明代瓷器釉质肥厚、滋润,大件器物底部多为不挂釉砂底。画龙比较窄瘦,龙咀较长,一般都称为猪咂龙。仿品往往不注意上述特点。仿青花瓷器,因为用料不同,出现不了凝重、古雅、绚丽鲜艳的效果。明代绘画题材,写意的多,画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头部较大,不合比例,头部约占正体二分之一

④胎质密度差,不够坚硬。①仿青资,冷看起来很象真品,但细看其施釉和胎质结合不够紧密。③仿品器物,拿起来手感轻,不如真品手头重。②仿品不采用支烧法

这时期出现了贴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贴花的,有的是贴花与水彩相间的瓷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贴花,有一部分绘画水彩,两者融为一体的

明代瓷器特征是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庄重,胎体也较民国时期厚重。仿品器物一般无接痕。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口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到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未各朝,胎体接痕显露,民窑器物尤甚。②仿宣德时期的青花和祭红。到清代已逐渐消失,到民国时期瓷器底足大多数挂釉,砂底的很少,仿火石红斑不像真品那样明显。①仿永乐时期的甜白和青花。永乐、宣德隆器的里子很规矩,俗称“净里”仿品则无此种效果。③仿成化时期的黄釉器。细致观察即可看出破绽。明代瓷器底足露胎处,多有火石红斑

仿乾隆青花、古铜彩瓷器

康熙五彩中里彩上面有一层亮釉。图案装饰也不如康熙制品。康熙青花资器,绘画层次较多。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瓷器,口沿有“灯草口”仿品在釉色上不如真品柔和协调。仿品黑彩不黑有些发乌不亮。仿品层次少

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青花瓷器颜色晕暗发兰,俗称洋兰。多数为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洋兰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兰。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全彩(双面彩绘的)较好。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筒、壶、碗、杯、罐等。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

民国时期,瓷器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缠枝花卉、壮丹、喜字、寿字、福字、云龙、云凤、松鹤、松鹿、五伦图、柳树黄鹰、喜鹊登梅、石头记、婴戏图、梅、兰、竹、菊、八宝、八仙、蝴蝶、二十四孝、吉祥如意、凤凰壮丹、耕织图、渔樵耕读、三国故事、竹林七贤等

仿品则达不到上述效果。仿雍正粉彩、珐琅彩瓷器雍正时期,瓷器造型,隽秀尔雅,小巧玲珑,器型比例适度协调,有“曲线美”的特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458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