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野柳:海浪留在大地上的作品

野柳:海浪留在大地上的作品

位于第二区的野柳地标女王头,就是已经进入暮年的蕈状岩,地质学家们预计20年后,很可能随时断颈。首先来到与陆地相连的第一区,这是奇石最多样的地区,在这片海蚀平台上,因岩层的不同,所风化出来的石形也大不相同,靠近海岸的是形如老姜的姜石,隔着一条直敞敞的海蚀沟,内侧则是大片凹凹凸凸的风化窗,再向内延伸,则是形似蘑菇的蕈状岩。蕈状岩从稍微突出地表的诞生期开始,经过不断的风化而经历无颈期、粗颈期、细颈期,最后,细长的颈子承受不了大头的重量便瞬间断裂,结束了蕈状岩的一生。观赏影片之后,回味着烛台石、女王头、仙女鞋的余韵,该上路去见证野柳石头的奇野了

今天这些古生物的生痕与当下游人的足迹重重相叠着。在欣赏怪石的同时,不妨留意脚下这片斑斓的地表,可清楚看见多样性的海底生物化石。由于野柳的奇岩怪石是在海底堆积而成的,因此掩埋了许多海底生物,经过千万年堆积而成为化石,其中最普遍的是节肢动物在活动时留下的生痕化石,数量最多的海中生物化石是海胆,还有海星、牡蛎壳等,足以见证“凡走过必留痕迹”这句话

政治家、画家同作为凡人的我,透过这片奇美无比的大地,彼此似乎心有灵犀地牵连了起来。这千变万化的野柳山海,则给予自然一个美丽的概念

蕈状岩是数量最多且最引人目光的奇石,但若要论最独特的,则非烛台石莫属了,全台湾惟野柳有之,全球亦属罕见。它位于平台和山丘交接处的海岸边,终年受海浪的洗礼,尤其在秋冬季节吹起东北季风时,随之惊起巨浪,将烛台石的表面洗得光滑圆润,如此漂洗千万年后,水流不断沿着坚硬的结核外围冲刷侵蚀,渐渐雕出圆椎状的石形,中央高点露出的坚硬结核如同烛火,便完成了一座座惟妙惟肖的烛台石了

千奇百怪的野柳是台湾北部一个突出海面的岬角,长约1700米,站在其东南方的骆驼石上眺望,岬角有如海龟蹒跚离岸,匍匐海面、翘首拱背欲游出海,因此又有野柳龟之称

游览野柳,总会先到入口处的旅游中心观赏一段影片之后,再入园游览,尤其是初次造访的朋友,都会觉得有所收获。影片中详细说明了野柳形成的原因及风化成形的过程,这绝对是欣赏这片风景的最佳序曲

游过第二区,继续往大海延伸的单面山走去,经过玛玲鸟石拾级而上,来到岬角顶端,在此眺望大海,呼吸着来自大海的清新空气,赏海天一色美景,身心舒畅至极。此时,一趟野柳之旅也达到了顶点

此时,海蚀平台上总是长满珍贵的海发菜,当地讨生活的渔民人家,经常冒着被海浪卷入海中的危险,在湿滑的地表采摘满地的海发菜,这样的做法与想偷吃猫奶的耗子一样危险,令人惊惧万分。每年冬天,东北季风一吹,挟带而来的上涨潮水,激起滔天浪花,冲击着烛台石及其近旁形似大鲤鱼的石头,瞬间便把偌大的鲤鱼石吞没了。可是为了生计,这些讨海人也顾不得这万般惊险了!。对于烛台石,有人说它更像女性浑圆高耸的乳房,也像道士作法的铃钟,当地居民便流传了一句十分写实的台语俗谚“石钟、石乳,鲤鱼进水,老鼠吃猫奶”

今年4月连战先生的大陆行,对礼品挑选格外精心,在千挑万选之后,选中台湾已故画家杨三郎的画作《野柳奇岩》、《野柳风景》等作品,这显示出野柳为台湾海景之代表

之所以喜欢带朋友去野柳,是因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野柳,都有一种独特的野性美,一种不会让任何人挑剔的美。而这里的奇岩怪石,都是历经千万年不断地接受海水及海风的洗礼,才被雕琢成今日这番绝色之姿

沿着步道从第一区走向第二区,它的交界处是俗称妈祖洞或王爷间的海蚀洞。因为这里曾捡拾了两尊神像,一尊据说是二百年前的农历四月十六日,被野柳村民在岸边洞口拾得的妈祖神像,最后安奉于五公里外的金包里慈护宫中;另一尊是漳州人信仰的开漳圣王,目前供奉于野柳渔港边的保安宫中

第二名

这是一片极为奇异的海岸,由于波浪差异的侵蚀、岩石风化及海陆相对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而产生了台湾野柳这一举世罕见的海岸地貌景观,180个蕈状岩,屹立成群……

原来的海底被挤压凸出地表,经过海水日夜的冲击,历经风吹雨打之后,破碎的断层带便凹入内陆形成海湾,中间突出的部分造就成今日的野柳海岬。人们惊叹之余,依照石头的形状为之命名,遂有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风化窗、姜石等世所罕见的地理景观。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在600万年前、或是在2000万年前,由于地球造山运动的挤压,野柳的两侧出现了两道断层。当周围的软岩层被侵蚀之后,呈现不规则状的结核便露出地表。岸边则产生了单面山、海蚀崖、海蚀洞等地形,经由海水不断地冲刷、东北季风不停地吹拂,将原本沉寂海底的海中古生物的坚硬结核风化出来

这便是最典型的野柳风景。《野柳奇岩》是杨三郎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写生代表作,画的是野柳凹形岬角,无尽的大海波涛,汹涌蜷卷地涌入凹处,清澈的海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左边岩石上则矗立着一块蘑菇形的蕈状岩,仿佛就是画家的化身,静观着大海,并与大海为伴。此画画风豪迈奔放,色彩鲜明;层层不息的海浪,如同作者奔腾不歇的思绪,构成一幅澎湃浪漫、充满生命活力的画面

接着登上第一区的左侧小山,这是眺望野柳风貌最好的地点。辽阔的视野,将野柳岬尽收眼底,眼下的奇石一个个突出地表,一直延伸到海岬尽头的单面山。在海洋的包围下,山顶被青翠的海滨植物覆盖着,与金黄色的海蚀平台、湛蓝的海水形成色彩鲜明的风景,难怪画家杨三郎在生前年年都要带着画笔来此作画

由于附近的居民都是出海打鱼、看天吃饭,为了祈求渔船平安、打鱼丰收,每年野柳村民会在发现妈祖神像的这天,迎接妈祖回野柳作客。据说妈祖回来作客的当天早上,一定都是阳光普照的退潮期,一等妈祖离开,便会纷纷落落地下起绵绵细雨来,并开始涨潮,淹没了妈祖洞,村民说这是因为妈祖不舍离开才潸然泪下

已经数不清去过几趟野柳了,因为只要有远道而来的朋友,总会想带他们到北海岸兜风,驰骋海风之中,赏海天一色美景,观野柳奇岩怪石,然后大啖海鲜滋味,回程在淡水码头品啜一杯咖啡、静心欣赏夕照之后,便送朋友上阳明山泡个温泉暖汤,当他们慵懒地躺在氤氲蒸腾的温泉水中时,嘴角总会露出满意的浅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4346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