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论《竹林七贤砖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的成就

论《竹林七贤砖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的成就

另一方面,六朝帝王贵族的墓葬中,所绘制的大量壁画,也是与当时统治阶级爱好绘画的风气和追求奢华的习尚分不开的。之风的影响,特别是六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士族和劳动人民(包括种种技艺匠)从中原南迁,其葬俗、画作题材和雕刻技法等均或多或少遗有中原的传统风格

关于“竹林七贤”之本事,中世纪之文献记载颇多。《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孙盛《魏氏春秋》载:“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讶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竹林七贤”为魏晋时期的7位名士,并分别在中古文化史上占有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考古发现中出土了多处墓葬壁画、砖画遗存,对于传世画作十分匮乏的六朝绘画来说,无疑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六朝墓葬壁、砖画兴盛的原因,一方面受了汉代以来中原厚葬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向子期所谓山阳旧居也,后人立庙于其处。”[4]。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等同居山阳,结自得之游,时人号为“竹林七贤”也。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2]又《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3]及郦道元《水经注》:“(清水)又迳七贤祠东,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

墓室左右壁中部为砖印壁画。全部壁画砖的两侧均刻有文字,如“向上行第卅一”等编号,便于镶砌。这件国宝级文物于1960年4月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宮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太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时所发现。该墓总长8.95米,宽3.l米,高3.3米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衷于清谈和玄学,行为放荡不羁而又谈吐不俗。面对“天下纷纷,祸难未已”的时代,“竹林七贤”对时政持超脱旷达的态度,常结伴游于林间,寄情山水,纵酒欢歌,悠然自得。这种处世态度在东晋南朝时期被统治阶级所崇尚。加上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地方割据势力纷争引发频繁的战乱。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因志趣相同而展现在同一幅画面上,一方面是墓室两壁画面对称的需要,采用了汉代以来壁画中常见的对称分列的构图形式;另一方面反映了魏晋南朝时期“讬好松乔”、“荣辱何在,贵在肆志”、“仰慕同趣”的社会风尚。画面上的另一个人物为春秋时的隐者荣启期。西晋八王之乱以后,晋室东渡,苟安于江南一隅

南朝帝王陵墓装饰壁画,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历来被国内外史学和美术界所重视。图1-竹林七贤砖画图2-竹林七贤砖画画像砖是我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中的一种图像砖。南京博物院所藏模印拼嵌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简称“竹林七贤砖画”)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且品相最为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它的流行时间从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主要出土于河南、江苏、四川等地,是我国历史文物宝库中的珍贵遗存

[1]原件分布在墓室中的南北两壁,各由近300枚砖块拼嵌而成,规格均为长2.4米,高0.88米。后来,此砖画移至南京博物院,由多位专家复原于南博艺术馆陶艺馆内。南墓壁自外而内的人物依次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北墓壁自外而内的人物依次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039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