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中国古典园林的德国标准

中国古典园林的德国标准

当时正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和完善的鼎盛时期。它始建于明朝。上海豫园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个中国古典园林。豫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怡情养性、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从外形、神韵以及内涵上将上海豫园移植到汉堡,确实很难。”承建该项目的镇江国际合作公司总裁李鸿宝说

因为汉堡的天气较上海要寒冷许多,所以建筑的保暖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这种古老的采暖办法从使用功能和效果上对于现代化的汉堡显然已不适宜了。在汉堡豫园的湖心亭茶楼和绿波廊饭店里,人们按照现代化的取暖工艺安装了德国暖气,同时在墙体内采用了德国当地的保暖材料。为了进而符合德国建筑行业对保暖的标准,中方还改变了门窗的尺寸。早在五百多年以前,在紫禁城宫中,古人就用巧妙的办法去采暖了:他们将烧热的炭盆放在室外泊岸的地下夹层之间,热气借由通往室内的地下夹层,达到地热采暖的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倡导将天、地、石、水、屋、路这古典园林里的七大元素之间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中国山水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人作为第八元素与它们是融为一体的

据悉,该园林是以著名的上海豫园为蓝本复制而成的建筑。2008年,上海市市政府送给汉堡一份特殊的礼物:在汉堡市人文博物馆后面建起了一个中国古典园林–汉堡豫园。因为湖心亭茶楼处于豫园的中心,因而当地人也亲切地称之为“中国茶楼”。然而,由于中德两国在文化背景、建筑理念及营造方式上存在着许多差异,使得这个身处异乡的“中国茶楼”并不能完整地展现出它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底蕴

也许,这也赋予了它另一层含义:作为中德文化交流的平台,“结果并不是一味强调和突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或是西方园林建筑任意一方的特点,而是将双方园林建筑的特征与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通过双方不断地交流、讨论,共同寻求解决双方在施工工艺、建筑结构及形制上分歧的最佳方法,进而使中德园林建筑文化特点在汉堡豫园中能够得以集中体现。”。但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和符合当地的标准,工程设计人员对其内部设计做了很大的改变。尽管从外观上看,它就好像将上海豫园搬到了汉堡一样。世间没有绝对相同的东西,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在汉堡“定居”的汉堡豫园

按照传统工艺要求,木构件在中国古建筑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各种木构件之间的衔接是通过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工艺-卯榫来实现的,这与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灌的连接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向德方阐述木构件结构及功能原理之后,双方决定:将中国茶楼的地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茶楼的主体,如柱、梁、檩、枋等结构主体部分依然采用木构件,通过特殊工艺将两部分连接。可是木构件结构却不符合德国的建造标准

然而,这个设计却无论如何都通过不了监理的审查,最后也只能按照标准提高栏杆的高度。比如在小桥栏杆的设计上,中方设计师设计高度就低于德国标准里的“安全高度”,因为在中方设计师的眼里,过高的栏杆将破坏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无法让小桥这一元素有机地融合到整个园林之中。再者,桥下的水深仅仅是过膝,一般不会出现溺水危险。然而,这些建筑理念却同德国严格刻板的建筑标准有相互矛盾之处

因而,他们要求中方拿出对于这些屋檐的力学原理推理。然而,在中国,很多古典建筑是通过师徒代代相传的,至于其中复杂的力学原理,还真没有人去计算推理过。去跟德国工程师解释屋檐翘角的原理无疑给中国工程师们出了一道难题。鉴于德方也无法提出其质疑的推论依据,德国工程师也只能接受中方的建造原理了。在汉堡豫园的建设过程中,中方工程师还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德国同行习惯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他们对于园林里亭子屋檐上高高翘起的角总是有所担心:担心屋檐的四角会掉下来。“最后,我们只能跟他们说:‘我们都这样盖房子盖了几千年了,还没有出现过你们担心的事情’。”李鸿宝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928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