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造型 / 探访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卖花渔村

探访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卖花渔村

面对一派繁荣的,他的“冷思考”就是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留住徽派盆景的“魂”。在卖花渔村,我们还见到了省级徽派盆景技艺传承人洪观清先生,他发扬光大先父洪月田的技艺,带出很多优秀弟子

作为传承人,不仅以技传人,蔡元绍感到目前更紧迫的是要多为后人保留一些卖花渔村原生态的。他指着一盆朱砂梅告诉小编,这盆百年老桩是他复活的,现在堪称绝版,多少钱也不能卖;还有一盆百年以上的骨里红梅桩,2001年曾获全国梅展金奖

比如徽派盆景最典型的游龙式梅桩,就有丰富的文化符号意义,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为了技艺上的创新,上世纪90年代,他和村里的年轻人到外地打工,学到扬派、海派、岭南派等盆景的制作手法。打听得知,蔡元绍是该村5位市级徽派盆景技艺传承人之一,十几岁就拜村里的洪月田为师。他回忆说,洪老先生那时不仅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艺,还跟他们讲解盆景文化

去年一年,全村盆景销售收入人均达两万多元。卖花渔村是的发源地,种植梅花已有千余年历史。村秘书长洪吉会向小编介绍,现在村里家家都做,品种主要是梅桩和

他说,徽派盆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徽派盆景发源地的花农,不能只顾卖盆景赚钱,还要想着怎么更好地把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传承下去。屋主人蔡元绍正在侍弄着一盆古梅桩,问到盆景的收入,他快人快语:一年也就十几万,在四兄弟中收入算少的。一路欣赏着造型各异的盆景,我们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幢崭新的三层徽派小楼前。接着他主动打开话闸,跟小编“侃”起了徽派盆景的传承话题

2月25日,正值梅花盛开时节,小编慕名来到摄影爱好者视为人间仙境的美丽山村——歙县卖花渔村

走近卖花渔村,只闻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再抬头远眺,发现那飘在村庄四周的彩云,原来就是千朵万朵梅花。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放眼望去,片片彩云在青翠的松竹间涌动翻滚;彩云之下,粉墙黛瓦的小山村更显妩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8690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