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田玉 / 翡翠之“脆”

翡翠之“脆”

天然翡翠经过雕刻、加工,最后一般经过一道燉蜡工艺。上蜡是把质地较为紧密的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蜡之中,保持一段时间,使石蜡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种空隙浸入,这样可将翡翠表面的小凹坑、小孔隙填平,使翡翠表面光泽和透明度得到增强;浸蜡是将原本质地比较疏松或使用弱酸进行过表面处理的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蜡之中,保持一段时间,使石蜡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种空隙浸入。浸入石蜡较多的翡翠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蜡会产生老化而产生白花,导致翡翠的透明度变差,这时可通过重新上蜡恢复光泽。燉蜡包括上蜡和浸蜡,是被业界允许的优化处理方式

AB货之分,本是为了区别出更好的、更天然的翡翠,但时而出现的A货、B货真假难辨的现象却为翡翠收藏蒙上了阴影

标准之殇

此时,即使是有红外光谱仪的商业鉴定机构也是无能为力的。如何在仪器鉴定时将之加以区分是整个鉴定过程的关键,“因为两者都是有机高分子,红外谱图非常类似,所以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难以保证对于两者进行有效区分。在翡翠饰品中检测到有机高分子,通常是B货处理翡翠的证据,也成了造就翡翠A货变B货的重要原因。”。然而,燉蜡工艺用到的虫蜡(又称川蜡)或白蜡同B货翡翠所用的环氧树脂从成分上说都是有机高分子

上过蜡的现代翡翠即使是A货,也远不及清代的古董翡翠原汁原味,然而“老东西的包浆却成了它们‘惨遭降级’的原因”,其实“泛着亚光的清代翡翠不需要上蜡,越戴越好看。而上了蜡的翡翠则有可能日渐老化而黯然失色。现行的标准主要是约定现代市场上的珠宝首饰产品的,而对古代的考虑比较少。”

受沁之罪

其二,检测人员素质不够专业。其三,教科书关于“有机高分子”的绝对言论产生的误导。翡翠鉴定的问题有三点:其一,燉蜡的“优化”过程本身与不够精密的检测仪器之间的固有矛盾

究其真相,引发A货变B货的最直接原因在于“受沁”。部分翡翠在汗液、化妆品或土壤中的酸性物质长期接触、渗透下,会产生表面结构的“侵蚀”,从而显示出类似B货的表面结构特征,虽然翡翠的成分并未发生变化,但如经验不足和训练不够的人在测试不充分的情况下,也极容易将其误判为B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260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