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温室瓜类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温室瓜类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温室瓜类菌核病除侵染西瓜、黄瓜等瓜类外,也可侵染非洲菊等菊科植物,造成附近或同一棚内交叉感染,严重时整株枯死

5.及时拔除病株或摘除病叶,拿到棚外集中销毁,防止再浸染

二、病原

特别在连绵阴雨时只要不下雨就应及时揭膜通风,降低湿度,并适当延长植株浇水间隔期。4.及时通风排湿,延长通风时间

3.发病地区瓜类播种移栽前要深翻土壤,把子囊盘埋入土中6cm以下,使孢子不能正常萌发

四、防治方法

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现病株如遇温度20℃左右且湿度大时应及时喷药防治

此病菌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孢子萌发适温5~10℃,菌丝生长适温20℃,菌核萌发适温15℃,超过50℃5分钟即死亡。病原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少数在种子内越冬。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要求较高湿度,当RH>85%时有利菌丝生长,因此,适温高湿有利此病发生及流行。菌核遇适宜条件即萌发,出生后形成子囊盘,放射出大量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蔓延

此类病害病原为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病菌可形成菌核,菌核近球形,表面褐色,大小0.8~2.3mm,菌核萌发长出1~5个杯状子囊盘,柄长5~50mm,盘内着生许多棒状子囊,大小为125~129×7~11μm,子囊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无色,大小为8~11×3~7μm

2.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可用10%盐水浸种,汰除菌核,再用清水洗净后晾干播种

植株被侵染后,最初在靠近地面茎部产生褐色水渍状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软腐,迅速扩展至叶柄、叶片、幼果等部位,在受害处产生大量白色菌丝,最后在密集菌丝体上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

三、侵染循环

1.无发病地区不要从病区移苗定植

在瓜类盛花期或发病初期喷药,连喷3~5次,每次间隔5~7天,杀菌剂可选用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7.药剂防治

6.合理密植,施足腐熟基肥,勿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一、症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2369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