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论近代陶瓷中的博古纹

论近代陶瓷中的博古纹

近代博古纹虽总体艺术水平呈下滑趋势,但仍有许多特色可言,此时的博古纹承前启后,既有 对传统的继承,又有新的创举,纹样题材进一步丰富并趋于定型,尤其是同治朝极具界画风格和光绪朝油画风格博古纹的出现,为博古纹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博古纹的风格趋于多样化。直到今天在中国尤其是在景德镇仍然有许多瓷画家把博古纹作为瓷画装饰的重要题材,并创造了许多艺术价值较高的博古纹瓷画作品。博古纹产生于宋代,到了明末成为瓷器上的装饰纹样,康雍乾三朝是其发展史上的顶峰。近代博古纹是其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的成熟必然对现代瓷画博古纹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同治博古纹有精细与粗糙两种风格,构图多为通景博古,少见前朝的开光式构图,其纹饰繁缛有道光遗风。咸丰博古纹继承和发扬了道光常以组合纹样表达吉祥寓意的题材,其构图疏朗俊秀,常在开光内绘博古纹,但纹饰所占画面较小,绘画大多较为细腻,喜加金彩。中国古代界画风格博古纹的出现,是同治博古纹的一大亮点。道光博古纹瓷较嘉庆时更为多见。此外,道光凸雕博古纹形态逼真、造型秀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道光博古纹绘画较为工细,构图满乱繁冗,缺少博古纹应有的清新自然之风。除承袭传统风格之外,也有创新之举,常用组合纹样来表达吉祥寓意

书中收录了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00余件,因集宋代所藏前朝青铜器之大成,故名博古。博古即指古代器物,由宋《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后来,博古一词的含义有所扩大并加以引申,凡是在工艺品上装饰鼎、尊、彝、瓷瓶、玉件、杂宝、盆景、琴棋书画等题材以及添加蔬果作为点缀的纹样,皆以博古名之, 寓意清雅高洁。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人编绘《宣和博古图》一书,全书共三十卷

-、博古纹的由来及含义

如蒋源祥的博古纹瓷屏,此图乃蒋源祥于光绪31年(1905年)所绘。2、油画风格的博古纹油画是如实描写自然的最有效的艺术形式,讲究透视关系、立体感和色彩的运用。器腹亦见有开光装饰,但仅露局部,应为鱼藻纹。花盆的轮廓以硬朗的线条勾出,花盆器身亦以山水画做装饰。书函画法变形夸张。山石盆景应用于博古纹中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盆景中山石以皴擦技法绘成,具有明显的阴阳向背关系。清末瓷画家注重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印四者珠联璧合,使瓷画充盈着书卷气,提高了瓷画艺术的品位和意境,故清末瓷画家常题名或钤印来张扬个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牡丹花头的画法,传统的花头大都以五彩,粉彩等技法来表现,而此时的牡丹花头画法明显受到了西方油画的影响,花头施色厚重,透视关系明显,层次感较强,这种技法的应用使博古纹具有较强的油画效果,这是对博古纹瓷画的一种丰富和提高。花瓶旁有书函、盆景等,间饰以水仙及柿子。器腹绘有山水图,远处山峦高耸,近处树木郁郁葱葱,颇有青绿山水之风。此博古纹构图相对集中,疏密有致,以花瓶、盆景为主,强调线条的运用,常利用硬朗的线条转折来增强器物的立体感。画面左上角题写“清瓶随意插新花”以及作者、干支纪年、创作地点等款识,颇具文人画风格。尤其是借鉴西方油画技法来表现博古纹,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而中国古代瓷画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所谓“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故极少见到古代瓷画家的名款。图中花瓶占据画面的显著位置,高大的花瓶呈方形,立体感较强,方瓶上部以卷草纹和倒垂蕉叶纹为饰。瓶口内插牡丹一枝,花头、叶片形态逼真。清末中国瓷画家博采众长,吸收西方油画的表现技法,不断推陈出新,使博古纹瓷画的风格更趋多样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博古纹的起源及其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回顾了博古纹发展的脉络。继而着重对近代博古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其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出的艺术风格的变迁

二、博古纹作为古代瓷器装饰图案的兴起与发展

三、近代博古纹的艺术特征

然而,中国近代瓷业虽不断沉沦,但是聪明的陶艺家仍创造了许多不朽之作,犹如黑夜里露出的点点星光。清代道光以后,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疯狂掠夺,经济萧条,国势日衰。博古纹的发展亦是如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制瓷业日趋衰落,具体表现在瓷器质量下降,数量锐减,总体艺术水平不高。在这样一个瓷业衰败的大环境下,博古纹的发展亦呈下滑之势。因此近代的瓷器仍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四、结语

多采用粉彩、五彩等装饰技法,图案多为通景博古或开光博古,构图大都较为饱满,施色明快纯正,线条流畅,绘画精细,层次感较强,其博古纹的艺术水平较高,在晚清博古纹中占有重要地位。依据装饰风格的不同,将其分为二类,即古代界画风格的博古纹以及油画风格的博古纹。光绪一朝存世的博古纹瓷数量较多,常见博古纹器物以瓶、罐、杯、盘等为主。因此光绪博古纹的发展趋于多样化。由于光绪一朝处于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之中,这种社会巨变反映在文化艺术上,表现为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明万历、崇祯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万历、崇祯年间。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

此博古纹还特别重视对器座的描绘,器座对于烘托和美化器物能起到重要作用。瓷屏所绘山水画,亦有浅绛彩之风,犹如仙境一般。1、古代界画风格的博古纹 界画是以绘制宫廷建筑为主的画科,宋元时期盛行。例如香炉一般呈圆形且较稳重,它下面的器座宜应做得相对敦实,也尽量选用一些较深的颜色,这样可以显出其浑朴凝重。花头虽被夸大,但毫无失真之感,反而显得更加美艳绝伦。瓶口内插一牡丹,牡丹以粉彩绘成,层次感较强。菊花花瓣勾画细腻逼真,仿佛能闻到菊花的清香。他的博古纹严谨工丽,艺术价值很高,显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存世作品较多。此器一侧绘博古纹,一高大的花瓶居于画面的突出位置。罐倒地而卧,常以此种形态出现在博古纹中。此种风格的博古纹构图饱满,线条极其细密工整,所绘纹饰一般较为准确。香炉器身饰以几何纹和蕉叶纹。由于光绪年间盛行浅绛彩瓷画,此山水图明显受其影响,画面有朦胧淡雅之感。此博古纹构图繁缛有道光遗风,设色明丽纯正,线条细密严谨,对器物细部的描绘亦很规矩,极具界画韵味,从线条的运用及设色等方面看,不逊于康熙博古纹的艺术水准。瓶身上部以几何纹、蕉叶纹、朵花纹等做辅助纹饰。硕大的牡丹花娇艳吐芳,花朵肥润,为光绪此类纹饰的典型特征。器物所配的器座都有恰当的造型和准确的比例关系。旁间以盆花、罐、水盂、古琴、书函等。花盆内植牡丹、菊花。器腹主题纹饰为山水图,连绵起伏的高山、茂盛的树木等均清晰可见,意境深远。此种界画韵味极浓的博古纹为同治朝所首创,发展到光绪年间更加完善精美,是别具一格的博古纹。花瓶前部有瓷屏、书函、香炉等摆件。如清光绪铺首衔环大花瓶,这是著名瓷画家许品衡的一件作品。以蔬果作为点缀是许品衡博古纹的显著特征,并带有较强的吉祥寓意,如常以两个柿子寓意事事平安

嘉庆博古纹的艺术水平较之前朝有所下降,但纹饰的组合颇有新意,对晚清博古纹的题材提供了借鉴。装饰技法新颖多姿,有开光、描金、凸雕等。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官、民窑瓷业的恢复和发展,帝王酷爱瓷器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制瓷业臻于鼎盛。康雍乾三朝博古纹瓷品种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青花五彩及色釉等。此三朝中康熙博古纹的艺术成就最高,雍正朝始创的淡描青花博古纹亦颇为新颖别致。此时的博古纹讲究吉祥寓意,写实与写意两种风格并存,绘画较为精湛细腻,构图舒展大方,错落有致,线条流畅硬朗,设色柔和淡雅,亦有明快艳丽之作。博古纹的发展同瓷器盛衰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如同康雍乾三朝瓷业发展的如日中天一样,博古纹的发展在此期也进入了其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夸张变形的画法有明末遗风。顺治博古纹构图疏朗与繁缛之风共存,画法不精,纹饰随意,层次感稍差。清初由于受明末战乱的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处于恢复期,博古纹的总体艺术水平不高

关键词:近代 陶瓷 博古纹 艺术风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6/79041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