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培技术 / 食用芦荟高产栽培技术(一)

食用芦荟高产栽培技术(一)

花叶芦荟的汁液呈强碱性,对黑斑病具较强的抗病力。花茎单生,有2~3条分枝,高约60~120厘米,总状花序疏散。花呈橙红色,小花群集生于花梗的尖端处,形如一朵大花。待续。木立芦荟的叶汁味苦,繁殖力强。第一节概述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叶片直而肥厚,狭披针形,长30~70厘米,宽3~14厘米,厚2~5厘米,先端渐尖;浅绿色,两面有白色斑纹,其斑纹比库拉索芦荟的大且明显,叶片长大后也消失。叶片的基部宽阔先端渐尖,叶色粉绿,两面有白色长椭圆形斑纹,但随叶片生长变大白色斑纹逐渐消失,到4年左右成熟时几乎看到不到斑点,其叶缘有疏生刺状小齿。花茎单生或有分枝,高50~100厘米;总状花序、疏散、花被筒状,桔红色。茎基部易发生分蘖苗。有人认为中华芦荟是库拉索芦荟的变种,其化学成份基本相同,外形相似。芦荟的食用部分为具有多浆汁的肉质叶片,叶片含有很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较大量的B族维生素、纤维素、治愈激素、11种游离氨基酸、21种有机酸、钼、锌、锗、硼等18种微量元素、叶绿素、抗氧化酶等生理活性和酵素物质,以及果酸、多糖、单糖,并含有芦荟酊、芦荟米酊、芦荟乌尔辛等抗菌、抗御溃疡等药效成份,作为民间用药已有4000年的历史。3.中华芦荟又称中国芦荟、芦荟、油葱、元江芦荟、斑纹芦荟、象鼻草、象鼻莲、罗纬草、罗纬花、龙角、龙蔑草、碧合草、乌七、奴会、逼大丹、火炼丹、亚哈菲等,产于我国云南省元江。起源并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我国云南省的元江有野生资源。为须根系,茎短、直立。圆锥花序,花被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成6个瓣,微向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带绿色条纹。库拉索芦荟为须根系,茎短,叶簇生于茎顶。为观叶、观姿、药用的高生肉质草本。近年来,把芦荟用作蔬食已成为热潮,在一些国家用芦荟做成的高档菜肴,诸如芦荟沙拉、芦荟红烧牛肉、墨鱼芦荟炒番茄、芦荟三文治等成为一些名餐厅中的热门货。第二节主要品种类型及其特性?芦荟的品种约有500种以上,各品种的形状和性质差别很大,有高大如树木,有小如3厘米高的小草,它们当中大都用于观赏栽培,只有小部分为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目前用于食用的芦荟品种主要有如下几种:1.多产芦荟别名开普芦荟、好望角芦荟、恐怖芦荟、青鄂芦荟,原产于南非。蒴果呈三角形。日本大量种植此品种,民间大量使用。叶片簇生于茎顶部,呈螺旋状排列或对称排列两种。其植株的茎长、直立,高可达3~6米,一般高1.5米左右,茎杆木质化,叶片30~50片,簇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长达60~80厘米,宽12~18厘米,叶的正、背两面及叶缘均有刺,叶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主要区别在小苗期,中华芦荟的叶尖很尖细,叶片上的白色斑点较明显,库拉索的叶尖呈钝角;1年龄后,中华芦荟的叶片较库拉索的略薄,叶色较浅,叶型略似长等边三角形。一般叶长20~70厘米,宽3~10厘米,厚0.2~2厘米;叶端渐尖,叶缘有刺状小齿,于茎杆中心长出长的花茎。茎背开裂。叶片呈螺旋状由下而上排列,叶肉肥厚多汁,披针形,长30~70厘米,宽4~15厘米,厚2~5厘米。其汁液浓缩成薄片时呈现半透明,琥珀黄色或褐色有光泽无规则的块状,故又叫“透明芦荟”,这种芦荟缺乏产生分株、分蘖、分芽的繁殖能力,目前主要靠组培繁育。2.库拉索芦荟别名羊角掌、巴正多斯芦荟、美国芦荟,较适宜作蔬菜用。在原产地非洲,木立芦荟株高达6米以上,但在日本最高仅2米左右,茎象树杆。其叶色呈灰绿色,叶片较细长,叶肉厚,叶缘具锯齿状刺,在冬季干燥时长出的叶其叶背上也有疏生小刺。花茎单生,有分枝,总状花序,黄色或紫色带斑点,蒴果三角形。蒴果三角形。4.木立芦荟又称树芦荟、单杆芦荟、日本芦荟、木剑式芦荟、龙角芦荟,原产南非,主要分布在非洲。花黄色或有赤色斑点,花被管状,6裂,裂片稍外弯。花叶芦荟的特点是茎杆很短,叶簇生于茎基部,螺旋状排列,叶片呈半直立或平行状,长到50厘米左右时稍为向下弯,叶片肥厚,凝胶质多,吐狭披针扁平状;上有明显而美丽的白色斑点花纹。叶缘有疏生刺状小齿。雄蕊6枚,花药与花柱外露,蒴果。美国目前是种植和使用芦荟最多的国家,甚至在我国的海南岛也有美国的芦荟种植基地,并进入我国南北各方市场,价格昂贵。5.花叶芦荟别名斑纹芦荟、皂质芦荟,主要分布于南非的整个凯普州、德兰士瓦州的东北部,以及美国的夏威夷、佛罗里达州。蒴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3/52772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