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易园读石

易园读石

我被眼前的意境惊呆了,不由得放下手中的画笔,来到它们面前,凝神屏息与它俩对视,体验一种无言的深广和超然物外的气度,一种越是凝重越是难以解读的内涵。我们稚嫩的年轻,只是一片青翠的绿叶轻飘飘地在这古老的山石前飘动。画友观后说:“今天你作的这幅图格外坚挺。”古人云:“竹之品格,清正高洁,虚怀若谷。”我则说:“竹之品德,不媚不俗,不附不攀,刚正不阿。”这也不正是石之品格么!难怪古今写竹大师,都喜好作“竹石双清图”。原来庄子《逍遥游》在这里有了诗境般的注释。真是妙不可言。郑板桥不是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竹石相映,竹石相生,竹石相伴,竹石同唱一首正气歌的传世之宝么!奇石不奇,其奇在心。凭窗望去,蒙蒙细雨中,两尊巨石昂首挺胸,钢筋铁骨般直刺天穹。它们都经历了若干世纪的风霜,它们成熟得像世故的老人,并洞穿一切关于生命的哲学。一天,我与美术界的几位朋友在鲲化园的“养正,轩”内作画。画友们这天笔下特别有神。这天正是著名古筝演奏家俞老携弟子应邀来园内表演,要不是阵阵古典名曲在空中飘逸,在耳畔环绕,我怕是要在这一片静谧里长久地沉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立即赶回画室,抓起画笔,急就一幅“劲节高风图”。我远远地凝视着,我的思绪飞扬到了远古。主人见我看着两尊巨石出神,便上前对我说:这两尊巨石,一尊似跃鱼,曰“鲲化”,一尊状似凤者,曰“鹏游”

看着这些来自于名山大川,起码有上亿年历史的石头。奇石是一种发现艺术,它藏在深山,散于民间,其美在于“发现”,这“发现”又依赖于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和苦心寻觅。读石到此,我已被易园的创意惊叹不已了。它让人震撼。屹立在它们面前,我已感悟到了石中的万古苍穹,石中的六合乾坤

这些石头,是易园的主人易文清游历黄岳时,得其石之真谛,当即以巨资购得,不辞辛劳,凿山取道,舟车远运达千里之途,抵达易园又破门三重,才得以在园内安身。散置于园内不同大小的石头有数百块。但最具欣赏价值的还数十余尊重达几吨到数十吨的巨型灵壁石。但我却对这里的石头情有独钟。据说。近访易园,感慨颇多,那古树,那异草,那奇花,那盆景,那溪流,那亭榭,等等,都很美,都值得歌颂

工作主余,觅石、求石、赏石、品石,与石结缘,拜石为师。我在石上读纯朴粗犷,我在石上读无忌无邪,我在石上读天机偶泄,我在石上读呼啸奔涌……。从此,我爱上了奇石

在这里,每一尊石头就是一个故事,一首诗。同行的朋友见我这般痴迷,都不由得。该石内含石胆,阴阳两面,阴面如哲人间天,阳面如明月挂空。这真是“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了。笑出声来。真是妙不可言,这石名由《周易》而来,且又安身立命于易园之中,足见主人的良苦用心。我说:“品石有道,爱石凭心,敬石缘性,石有灵性,纵是顽石,进了易园也有石破天惊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栖隐石”又展现在眼前。望着它那雄浑苍凉的身躯,我情不自禁上前轻抚后又绕石三周,竟然听见了它在用心灵和我交谈,解读着《周易》的奥秘。栖,“羲”也,栖“易”隐于大道,藏于人心,而不易被发现。石头是动人的,动人的石头,组成了动人的世界。沿溪而进,来到“复临堂”前,但见一巨石矗立面前,热情的主人介绍说:这是“乾坤复临石”。易园内的石头有人物形象类的,如“达摩面壁”、“擎扫童”等;有动物形象类的,如“鹦鹉戏松”等。没想到易园人在这石头身上悟出了这么高深的道理。颇合易理,故以《周易》四卦名而命名之

当今社会,城中的人生活在高楼林立、车流如织的环境里,在紧张忙碌之余,都会发出向往大自然的感慨,这个普通的需求,道出了米芾爱石拜石的哲理。静观奇石,感悟人生。然而在成都市区内却很难见到一尊像模像样的石头,难怪在易园内总是能看到不少人驻足于巨石前流连忘返,并依偎着石头合影留念。我们要感谢易园的主人,正是你匠心独运,才使得我们在平原闹市的一隅能赏读到这么多精美的石头。不久前,一位酷爱石头的朋友对我说:“我心目中的石头似有灵性,经常抚之,与其无言交流,在困惑的时候,石头能帮我解忧,教我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石头本是天地之精灵

其实,灵石崇拜古已有之。据画史记载,宋代书画家米芾(1050—1107)性情狂放,潇洒不凡,爱石如命,凡遇奇石即作揖跪拜,众人视为疯癫,故称“米痴”、“米癫”。遇见奇石,必心有所悟,情有所感,一展童心,天人合一,奇石是米芾,米芾即奇石,人石合体,米芾找到了人生命本源的欢乐奥秘,怎不令他兴奋呢!。其实米芾并非精神失常,也非自傲癫狂,而是他经历了人世的炎凉思辩,对人生的忧乐顿悟之后,得以进入自然素朴、大智大愚的境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3/51146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