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三峡画石的艺术欣赏

三峡画石的艺术欣赏

总而言之,要真正领悟三峡画面石的神韵、玄妙与真谛,必须倾其心志,穷其所学,提高审美素养,相互切磋,众妙之门方能打开

“天”,古人泛指自然界万事万物。常言道“自然吾之友”,人们对三峡画面石的欣赏,更多的是亲切,是相互交流,不仅是某种情感之交流,更是某种理性的融合。在三峡画面石与人之间,没有创造与被创造,没有人工之追求,没有人类之意志,石中之景与赏石者之心灵,只是默契。赏石者,以人之心灵所得于奇石者,于奇石所得于自然者,互证互参,潜默悟化,以穷造化之变。三峡画面石的天然图象符合人的审美意识,而人们的审美意识也不约而同地与三峡画面石的图象相整合,可谓真正的“天人合一”。关于“天人合一”的美学主张,在宋代,哲学家张载就明确提出来了

从审美意义上说,三峡画面石不是书画艺术,却胜似书画艺术。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没有限定与文字叙述的限制,为观赏者提供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各人可以按各人的审美经验将其视觉形象丰富起来,从中得到一种比欣赏书画艺术更为自由的审美愉悦。前面我们已探讨过,三峡画面石不是艺术作品,因而观赏者就不能像欣赏人为书画艺术作品那样地确定具体地、集中地表达出某一种情感与美的意境,更不能像小说那样叙述故事

它同书画艺术一样,是线条与色彩组合而成的视觉形象艺术。三峡画面石的艺术欣赏,首先是石头的各种可感形式,包括形态、色彩、纹理、质地等感性质料,通过人的感官被动地反映到人的大脑中,通过这种感觉,把感受到的石头的客观属性,经过分析、组织整理,在头脑中形成表现知觉,这就是从被动接受感性形态到主动整理和组织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

一般的人仅观其怪、奇和像何物而己;而积累深厚,想象力丰富的人定能获得较高的情趣。诚然,对三峡画面石的艺术欣赏,人人各有体验,所不同的只是有敏钝速迟之别。如诗人赏石能激发诗J清,作家赏石能引发一个故事,书法家赏石,从天书中可能会悟出某种笔意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同一块三峡画面石,因观赏者喜恶、知识面、对大自然的钟爱程度、文学艺术的素养等的差异,领悟感受的深度也会不一样

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和方法,都基于取“象”并在“象”的转换和流动中完成思想的产生。所谓象,并不一定是事物的全部,往往是某一物的某些特征。正是这样的象,才激起人们反复端详,细加揣摩品评。大家知道,形态的基本素材是点、线、面。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线有粗细、曲直、浓淡、虚实之分(直线给人静,曲线给人动的感觉),面分直线形(安稳、简洁)、曲线形(柔和、情趣)、自由形(自然活泼);另一方面,色彩富有象征性:红色使人联想到火焰和太阳,有光明、热烈、繁荣、幸福的感觉:橙色带给人们明朗甜美、成熟和丰美的感想;黄色富丽堂皇,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绿色富有生机,能给人带来春天生命的气息,是健康、安详、宁静的象征……所有这些能感知到的形态及色彩,必然使之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特别是与那些与知觉形象相似或相关的曾引起过J清感波动(多层次存在于无意识和有意识中)的较大事物联系起来。因为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取“象”并在“象”的转换与交流中提炼或使象得到升华,从而获得艺术的享受

虽然三峡画面石不是艺术品,但人们可以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它。三峡画面石作为审美对象,砚赏者往往感受到很强的艺术性二可是艺术性与艺术品之间有着界限,前者只是在审美时使人感到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不司于人为的艺术品

由于三峡画面石只是以它自然的方式存在着,只有当人们审视它的时候,才产生美与不美的感觉。作为欣赏主体的人,总是以自己富有生机的本质特点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追求寄托到自然物中去。”高尔太在《论美》中也谈到:“人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是真,客观实际符合人的理想是善。“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它本身,也不是由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我们不难理解,对三峡画面石进行艺术欣赏,就是观赏者从三坟画面石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自然形态,通过人的大脑提炼升华为艺术美的形式。自然美只是为其它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黑格尔《美学》)我国美学家陈望衡说得更为透彻:“自然界的万物,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只要它的力的结构形式与人的生机的力的结构形式相契合,就可以与人建立审美关系,就可以构成一种审美情境。”可见,只要三峡画面石客观存在的自然形式中有一点符合生活的真实,就会诱发观赏者的思维想象和情感激荡

万事万物的“有”之前,必定是“无”;而眼前视力所及的“有”之外,也是“无”的。清人董桨也说:“画固所以象形,然不可求之于形象之中,而当求之于形象之外。”古人对绘画的审美传统,同样也适用对三峡画面石的艺术欣赏。宋人黄伯思云:“深于画者,得意忘象”。三峡画面石的“有限”,宇宙及人的想象力的“无限”,植根于老子“天道自然观”的这片这哲学沃土,察天地万物于无极,寄无限情思于空白之中,让情生景中,意飞石外,任感觉去拥抱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恐怕才是三峡画面石艺术欣赏的真正魅力所在。我们对三峡画面石进行艺术欣赏,不能只把眼睛仅仅盯在表面的形态上,就象论象,还应更深层次地用心灵去领悟眼睛无法观察到的东西。人们常说:“画有尽而意无尽”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微。老子曰:“道可道,非常之道,名可名,非常之名。”不难理解,我们对三峡画面石的欣赏,要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对象,‘懂得美与丑、有与无、细与粗、硬与软、大与小、明与暗、全与残、繁与简、高与低等事物对立面之间相反相成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用“观其妙”、“观其微”的理性思维去认识三峡画面石更加美妙的世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428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