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夏枯草

夏枯草

夏枯草(拉丁学名:Prunellavulgaris),俗称牛对头,又称铁色草[1]、大头花、棒柱头花、羊肠菜、锣锤草、六月干、棒头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节上长有须根。果为小坚果,黄褐色。茎四梭形直立,绿色或紫色,多自根茎分枝,花为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花萼呈钟状,二唇形,果时花萼闭合;花冠紫色、蓝色或红紫色,花丝无毛略为扁平,长过花药,花柱无毛,花盘平顶,子房无毛

①采种。花穗变黄褐色时,摘下果穗晒干,抖下种子,去其杂质,贮存备用

生长习性

栽培技术

每亩施厩肥2000公斤,深耕20~25厘米,使土壤细碎疏松,整细整平,做宽1.2米的畦。选地与整地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少壤土为佳,其次为粘壤土和石灰质壤土

地理分布

生于荒坡、草地、溪边及路旁等湿润地上,海拔高可达3000米

未采摘茎叶的植株于5月上旬现蕾、开花,6月下旬果实成熟。可采收到6月下旬。当苗高7~8厘米时,可将间拔的幼苗供食。当植株高15厘米以上时,则采摘嫩茎叶食用。当花穗变成棕褐色及时采下,晒干收籽

花冠紫、蓝紫或红紫色,长约13毫米,略超出于萼,冠筒长7毫米,基部宽约1.5毫米,其上向前方膨大,至喉部宽约4毫米,外面无毛,内面约近基部1/3处具鳞毛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近圆形,径约5.5毫米,内凹,多少呈盔状,先端微缺,下唇约为上唇1/2,3裂,中裂片较大,近倒心脏形,先端边缘具流苏状小裂片,侧裂片长圆形,垂向下方,细小。雄蕊4,前对长很多,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彼此分离,花丝略扁平,无毛,前对花丝先端2裂,1裂片能育具花药,另1裂片钻形,长过花药,稍弯曲或近于直立,后对花丝的不育裂片微呈瘤状突出,花药2室,室极叉开。花盘近平顶。小坚果黄褐色,长圆状卵珠形,长1.8毫米,宽约0.9毫米,微具沟纹。花萼钟形,连齿长约10毫米,筒长4毫米,倒圆锥形,外面疏生刚毛,二唇形,上唇扁平,宽大,近扁圆形,先端几截平,具3个不很明显的短齿,中齿宽大,齿尖均呈刺状微尖,下唇较狭,2深裂,裂片达唇片之半或以下,边缘具缘毛,先端渐尖,尖头微刺状。茎高20-30厘米,上升,下部伏地,自基部多分枝,钝四棱形,其浅槽,紫红色,被稀疏的糙毛或近于无毛。茎叶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长1.5-6厘米,宽0.7-2.5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截形至宽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狭翅,边缘具不明显的波状齿或几近全缘,草质,上面橄榄绿色,具短硬毛或几无毛,下面淡绿色,几无毛,侧脉3-4对,在下面略突出,叶柄长0.7-2.5厘米,自下部向上渐变短;花序下方的一对苞叶似茎叶,近卵圆形,无柄或具不明显的短柄。花期4-6月,果期7-10月。子房无毛。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长2-4厘米的穗状花序,每一轮伞花序下承以苞片;苞片宽心形,通常长约7毫米,宽约11毫米,先端具长1-2毫米的骤尖头,脉纹放射状,外面在中部以下沿脉上疏生刚毛,内面无毛,边缘具睫毛,膜质,浅紫色。花柱纤细,先端相等2裂,裂片钻形,外弯。多年生草木;根茎匍匐,在节上生须根

形态特征

栽后覆土压实,浇水,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出苗。按行株距25厘米×10厘米挖穴,每穴栽1~2株。春季末萌芽时,将老根挖出,进行分株

采收贮藏

间苗种子繁殖,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去弱苗留强苗;苗高8~10厘米时,按行距5~10厘米定苗

北方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播于8月下旬。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覆细土,稍稍镇压,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多用条播,在畦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沟深0.5~1厘米。②播种。15天左右出苗,亩用种量0.5~1公斤

追肥幼苗高10厘米左右时,每亩施稀薄人畜粪水1000公斤,施后再浇清水一遍。花前施圈肥1000公斤、磷酸钙15公斤,开浅沟沟施或撒施,施后浇水

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有清火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等作用

松土除草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宜浅锄勿伤根,幼苗期勤松土除草

中国分布:产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省区;

国外分布:欧洲各地,北非,苏联西伯利亚,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地均广泛分布,澳大利亚及北美洲亦偶见

田间管理

繁殖方法

③分株繁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4206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