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知识 / 宏村: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中国画里的乡村

南宋初年建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落面积19.11公顷,人口1100多人,村落形制独特,木雕、石雕、竹雕“三雕”艺术精湛,十分闻名。宏村,古名“弘村”,取宏广发达之意。拥有保存良好的明清民居140余幢,留存着“耕读传家”的传统,是徽商文化的发源和传承之地。宏村距安徽省黟县县城11公里,与“天下无山”的黄山遥遥相望。有“南湖”、“月沼”等合天工与人力为一的美景,是中国古村落里绝对不能错过的第一度假地

无论是人文还是景观,宏村都是中国古村落里首屈的一指。并不夸张的说,如若没有了宏村,中国古村落的概念将不再完整。它平和淡雅如水墨丹青,仿佛一过眼即可涤净灵魂的尘垢。入境如入画,“中国画里的乡村”。它深沉厚重如千年史书,摄入镜头,融进笔墨,留下的是传承了一世又一世的智慧,牵引了一生再一生的情思

水流灵动,为宏村景致增添了不少风韵。长度超过1200米的水圳,是为“牛肠”。沿着石板路前行,随着人的游踪旖旎的水圳就是那张永乐蓝图的成品之一。更重要的却是其实用功能。村中自来规矩,每天早八点前,水圳水只用于饮用,八点之后,才能用于洗涤。它拦截自溪河的溪水,用石砌人工水渠引导,曲折穿流过宏村的家家户户,出村再灌溉农田,最后重新汇流入濉溪。早年间,宏村居民的饮用、浣洗,水圳都可一力承担。“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这一点对于防止火灾无疑也是十分有效的

入画宏村

到万历的时候,徽商文化趋向鼎盛,作为徽商所在的宏村人口繁衍,月沼的蓄水量已经不足用了。1607年,汪氏众人集资,在村南凿田百亩,掘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建成南湖,是为“牛肚”。至此,宏村牛形水系规划完整告成。水圳月沼在以后的近两百年间承担了宏村所有人口的引用和洗涤用水的供应

他搬到了雷岗山下,怡溪河边,围着一眼天然泉水,建造了十三间房屋。这就是传说中宏村的建村之始。绍兴初年,黟县一个名叫汪彦济的人,家里遭遇了一场火灾。大火烧毁了汪家许多房屋财产,汪彦济无奈之下,举家迁移

即使与西湖相比,也自别有一番的动人韵致。而跨过画桥,行过南湖,一个完美规划,有着精妙水系,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的宏村,就展现在眼前了。但宏村的南湖却是个例外。大凡没能浩淼到一定程度的水面,是一律不好以“湖”名之的,那太容易惹人嗤笑。清代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曾在游南湖后感叹其游迹之盛,甚至与钱塘西湖相比也并不稍逊。南湖虽不甚大,景色却足以入画,红杨、银杏、香樟枝繁叶茂,中堤画桥虹架,有莲叶亭亭,有远山倒影,有黛瓦白墙掩映。村口是南湖

千米水圳在村中聚流的第一个所在地是“月沼”,村民们也叫它月塘,是为“牛胃”,也叫“牛小肚”。月沼形态优美,其水常年澄净碧绿波平如镜,且与水圳一样集饮用、洗涤、防火功能为一体。塘沼边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投映其中,蓝天白云潜行水底,也是村中人聚集劳作嬉游之地。月沼是那张永乐蓝图里的又一件成品。村中泉眼,冬不枯夏不竭,凿引进村的溪水,在“牛肠”里蜿蜒曲折之后,会师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形成一个半月形池塘

作为一个完整的宗法家族村落,宗祠之外,也有书院。立于月沼之畔向四围环顾,村中的民居绕塘次序陈列开。一色的粉墙黛瓦,远山青穆,近水澄碧,灵动如诗,优美如画。徽商得以“儒商”之名行走天下,由来有自。除了村落的牛形水系之外,宏村的另一个特色是与徽商文化紧密相连的徽式建筑。书院傍着南湖,明末时是六座私塾,称“依湖六院”,嘉庆时合并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月沼北畔正中的乐叙堂,是汪氏宗祠,明代建筑,木雕异常精美。徽人善于经商,也重读书习文

然而成年男子常年行贾在外,家中只剩老人妇孺。徽式民居多为二进院落,四围高墙,绝少开窗,采光完全靠厅堂天井来完成。明清时期徽商鼎盛,户户殷实,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徽宅,无论大的布局用材,还是细部的石雕木刻,都十分的讲究。分页:[1][2]。宏村民居以敬德堂、敬修堂、承志堂等为代表。然而,对于这些巨富的家人来说,整日守着精美的雕梁画栋,终究也还是一种排遣不了的无奈

村外西溪,村中泉眼,以先祖选址时的地利为基础,汪家制出了一个宏大的规划,有着完整牛形水系的村落图初步成型。先人遭遇火灾的历史被当作祖训刻入了家族记忆的深处。近百年之后,明永乐间,汪氏后人汪思齐、汪升平父子再修宏村。因此,两父子重新设计布局村中建筑之时,既请了风水先生,也请了村中智囊,审阅山川脉络,也同时将防火作为第一要务

概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3225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