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涪江峡谷挖出汉唐文明

涪江峡谷挖出汉唐文明

大量文物出土

小编随市文物局领导赶到发掘现场。场镇的建设已经完全停工,只剩下几个考古队员正在5个已经发掘的探方中忙碌着,由于前期施工的无意破坏,大量陶器残片和黑乎乎的棺材木到处都是

明代以前,南方各产瓷区都广泛使用。龙窑,陶瓷窑炉的一种。龙窑呈长方形倾斜砌筑,一般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造成一长隧道形窑炉

龙窑能利用烟气来预热坯体,又可利用产品冷却时放出的热来预热空气,烧成的温度可高达1300℃,让陶器进化成青瓷。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和哥窑也用龙窑,烧出来的瓷器青翠如玉,成为珍品,闻名世界。我国古代陶瓷窑炉火焰运动方式从升焰式发展到半倒式(馒头窑)或平焰式(龙窑),是科技水平的一大飞跃。影青、黑釉瓷等也大都是在龙窑烧成的

根据现场发现的墓葬群、龙窑及各种文化堆积层推测,是当时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地段。市文物局副局长赵树中称,最近几年,我市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平武、江油一带,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出土;北川猿王洞景区内的烟云洞、大水洞、武都淹没区小河坝石器遗址及之前在平武境内采集的零星石器,加上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有力地证明了:在远古时期,古绵阳人民在这里生活居住。响岩镇大松树的考古发掘,将成为绵阳涪江峡谷新增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存点,对见证绵阳古文明起到重大作用

重现涪江峡谷文化层

龙窑

市文物局开始在武引淹没区平武响岩镇新场镇建设地(大松树)进行考古发掘,小编来到发掘现场看到,市文物考古队已发掘出了大量的窑具残片,大量被损汉墓重见天日。小编再次从发掘现场获悉,在3号探方又发掘出一个烧制陶瓷制品的龙窑

汉唐文化得以保存

相关链接:

另一处施工现场,考古队员在勘探中还发现了一块大面积人类生活后留下的灰烬以及一个中偏大的墓葬群,估计墓葬群是西汉时期的,但发掘出来的那团灰烬现在还无法推断出具体年代。“这个考古发掘地位于平武县响岩镇涪江村四社,当地俗称大松树,紧靠涪江,从目前已发掘的情况推测,估计这一带是古时候绵阳先民生活、生产的一个重要场所,属于涪江峡谷一个重要的文化堆积层,将对见证绵阳古文明起到很大作用。”在现场指挥考古、发掘工作的市文物局考古队长宋建民告诉小编,经过10来天的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共发掘出6个唐宋时期的龙窑,发现了大量烧制窑具的垫圈,同时还发掘出大量罐片,其制作和形状均和现代陶罐相似

泥石流有“功劳”

作者:佚名

“这些出土的龙窑和墓葬群都是被泥石流所掩盖,它在当时损坏了汉唐人民的财产,但却保存了汉唐时期的文化特色,给我们现在研究汉唐文化提供了依据。”宋建民半开玩笑地向小编介绍。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这个地方都是被泥石流掩盖,考古队员从泥石流4米以下的堆积层,发现了大量的文化堆积现象,如一处属于远古时期氐人修建的石板房,只是现在还不能推断出准确的年代;另一处一排堆放规则的卵石,也是从泥石流中发掘出来的。到唐宋时,又在现在平武南坝设立了龙州府,开始陆续兴建龙窑,为州府及百姓生产生活所需的陶瓷制品。但是由于后来爆发了泥石流,这里被淹没了。但由于泥石流的再次暴发,这里又一次被淹没,将西汉到唐宋时期绵阳的古文化埋在了地下,形成了具有独特古蜀文化特征的涪江峡谷文化。“这次将它发掘出来,对见证绵阳古文明起到了很大作用。”宋建民告诉小编。据分析,在西汉早期,这里曾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并且应该还有编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2788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