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论奇石气势之态势

论奇石气势之态势

上海 梁志伟

回顾了传统赏石之后,在这里我想用一种新的词语来提出一个新的赏石命题,即:赏石,应该欣赏的是石头的态势。虽然这个新命题也是围绕赏石应该赏石之形来做文章,但“态势”这个词,比“形”这个字更明确、更直接、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深刻、更丰富、更精彩,更符合赏石的特性,更贴近赏石的本义

但笔者一直以为“形”字比较笼统,比较宽泛,还较易让初入门者生出种种误解:中国古代赏石主要是欣赏奇石之形。中国传统赏石本质上是属于感性的,缺乏系统的理论论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古代断断续续的赏石理论之精髓,都是把赏石之“形”作为赏石的出发点。不过从字面上来看,这个“形”字,《辞海》里的解释是:I、是形象里的形体;2、是形状里的样子:3、是指一种势汤、是指一种显露、表现等。这种论断、这种思维、思考、思辨方式,也还是从西方雕塑美学里借鉴过来的,没有说出天然之石、荒野之石的野性及独特的个性:。分析宋代书法家兼诗人米莆经典的赏石要诀,“皱、瘦、漏、透”这四个字,实际上用当代少、的话来说只说出了赏石的一个“形”字。“皱、瘦、漏、透”这四个字,都围绕着一个“形”字来做文章

中国古代赏石者中,其实真正的赏石家都是诗人、书画家等文人,如白居易曾留下《太湖石记》,苏东坡曾留下《怪石供》,米莆曾留下《题苍雪堂石研山》,赵孟顺曾留下《咏小岱岳》,张岱曾留下《雨花石铭》,蒲松龄曾留下《题石》等赏石史上的千古名篇

还有不少的赏石者更把奇石作为投资之载体。自唐宋文人赏玩灵璧石、太湖石之后,确立了赏石的道德与精神的正统地位。而当代赏石者赏石时,主要以形色美学为出发点,如出现的不同版本的赏石标准,是把奇石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愉悦、休闲生活的。也就是说,古代文人赏石时更关心个人的心灵感受,当代赏石者赏石时除关心个人的心灵感受外,更关注奇石本身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古代文人赏石是无功利性的或少功利性的,当代赏石者也有无功利性的,但更多的是功利性的!。自此,古代文人赏石时主要映照个人的道德操守及表达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这属于人生哲学范畴

还有,欣赏灵巧的太湖石玉玲珑时,仿佛有种种风声水声在各个洞穴间飘动……赏石,人人都能欣赏到石之“态”,几乎没有赏石经验者,一眼看到石头,瞬间第一个反应就是像什么,比如像狮子、像猴子、像鱼等气。其实真正的高水平欣赏者是能欣赏到石之“势”的。也就是说,所有人为的艺术品,本质上是欣赏它人为的东西。“态势”里的“态”,是形状、形象、形态,是静止的,如人们赏石时,开门见山就能看到的山峦之缩影、人物之体态、动物之造型。如山形石,山脉有山脉之“走势”:如动物象形石,像龙、狮石者,都有龙狮的动势;如人物象形石,像关公、张飞石者,也都有这种个性人物本身的气势。原石的野趣野性就是隐藏在原石之“态势”里的。欢赏审美对象的主题部分主要是天然艺术品的供石艺术,与欣赏纯人为的玉雕、木雕、泥塑、铜雕、竹雕不一样。借用苏东坡的赏石评判,这就属于儿童的眼光。不过欣赏石之“态”,也有高低之分,如果还能欣赏到石之“态”里面的一种“情态”,即能欣赏到狮子在发怒、猴子在嬉笑、鱼在觅食等,这属于赏石的较高水平。再如欣赏龙形动物灵璧石时,也会感觉到腾飞的灵璧石蛟龙仿佛正飞向天空。如欣赏玉雕艺术品,除欣赏玉石本身具有的质地、灵性的色彩外,主要的还是欣赏它精湛的雕工;欣赏木雕艺术品,除欣赏木材本身的色泽纹路外,主要的还是欣赏雕刻着的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形象等。“态势”里的“势”是动感、动势、气势,是流动的。如人们赏石时,一目了然见到的山形九龙璧石群峰,会感觉到此石峰仿佛在连绵不断地游动。赏石如能进入到这种境界,用通常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产生了共鸣,一块既有“态”又有“势”的供石,引发了赏石者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这时候你眼里的石头就变得有了灵性、有了感情、有了故事、有了意境,你就是这块供石真正的知音了。不过,这种“态”,还是属于凝固着的。也就是说,一个赏石者的艺术修养越高,他赏石时就越会感情化、情绪化,就像宋朝米莆,一见到心仪的石头就会拜石不己。“态”是静止的,“势”是流动的,有“态”之石是沉睡着的,有“势”之石才是醒着的,活的。而供石艺术却不一样,欣赏供石艺术品,就是要欣赏原石之野趣野性,原石之原生状态。倘若还能在赏石时感受到一种“情势”,那更是赏石之高境界了

宋朝酥泉’、百多年的中国古代主流赏石文化,主要围绕着米莆老人在打转.这无疑是令人感慨万千的。“势一是每一块供石的个性、野性、不性一势”是历代赏石家都感觉受的但又很难言说的东西,“势一是每一块供石冲击赏石者心灵的一役气韵,一种无形的力量:或许是这种“形”而上的一势一太令人捉摸不定,或许是每个气感觉到的石之动感、精神太谁吞表达.中国历代赏石家一直没有扭“势”作为一个重要的赏石要诀,而只是规规矩矩、小心翼翼龙困绕着米莆的赏石要诀一级、食、漏、透”来做文章。无论是一块手掌大小的精品案头供石.还是一块巨大的绝品园林怪石.首先吸引赏石者眼球的就是石头的形和态,其次冲击赏石者心灵的就是石头的动势

因为原本在荒野、河滩、沙漠、湖泊里的石头,本身不是艺术品,而是爱石者把野万运亘来后耸立在庭园里,或设一台应供奉在条案上,赋予野石清感色彩、思辨色彩、艺术色彩等.万注之成为一种艺术品。这种策天然又搀杂着人为的艺术活动络晶的艺术品,假如按照现代美未之七类来分类,笔者以为:供石霎于造型艺术,也可以说是属于一七装置艺术,或者说古代的供石艺术是当代的装置艺术的祖先.至为当代的装置艺术行为与石老的供石艺术行为非常类似。笔者之所以提出“赏石,应该欢赏的是石头的态势”这一赏石砚念,完全是从审美对象—牛石乙身出发的

本文不对传统赏石与当代赏石两种不同又有内在联系的赏石观进行文化分析、理论评判,仅想回到当代众多赏石者的立场,从当代形式美学出发,谈谈如何欣赏赏石这一造型艺术二在提出个人的赏石观念之前,我们只能先从传统赏石谈起

赏诗文,要赏出诗文的“气”,要赏出诗文的气韵流动,这才是真正的赏诗文者;同样赏供石,也要赏出供石的“势”,即要赏出供石的动感和气势,这才是真正的赏石家。所谓 “势”,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一种冲发或冲击的力,还指一种姿势。概括起来说,欣赏石头的“态势”,就是指要欣赏石头天生的“形态和动势”,这才是中国传统赏石的关键。但在赏石时,主要指石头自然流丈着的一种动势,天然生长着的一种气势。所谓“态势”,字面上的“态”字就是指姿容、体态;但在赏石时,这里主要作形状和神态解。这里我再借毛三国时的文学家曹王的“文以气为主”这句名言,吾以为欣赏传统供石,也应该用“石以势为主一的欣赏法则去欣赏、评判每一块供石的优劣与高下

传统的赏石要诀面对的主要是传统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而时尚的赏石要诀面对的主要是彩陶石、大化石及新开发的黄蜡石、九龙璧石、风砺石、木化石等。传统的赏石耍诀是千古经典,时尚的赏石要诀也己约定俗成。但后者不是对前者的取代、摈弃,而是在继承包含了前者之后,对前者的一种深化,丰富了中国数千年来未形成系统的赏石理论:即“皱、瘦、漏、透”实际仅说了一个“形”字,而形质色纹的“形”字,就包含了“皱、瘦、漏、透”的赏石标准。在新世纪的前夜,中国赏石界实际上已经打出了理论旗帜,即以“形质色纹”挑战传统的“皱瘦漏透”

赏石,应该欣赏的是石头的“态势”,石头的本性是野性的,石头的本趣是野趣的,石头的本质是不媚俗的。我们欣赏供石时,只能从供石的野性、野趣出发,在欣赏石头的“态势”时,去寻找供石的地质密语、文化密码。所以我们欣赏供石时,只能从供石不媚俗的精神出发,在欣赏石头的“态势”时,去寻找供石本身提供给我们的精神力量二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以更雄奇的目光去看待瞬息万变的世界,使我们能以更独特的心灵去感受有亿亿万万年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无穷恩惠,使我们能以更具个性的方式去寻找梦的阶梯,使我们能以更宽厚仁慈的心境去化解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假如一位真正的赏石家,能与寂寞又孤独、架鹜又清高、直率又倔强的供石成为知音,那么人世间还有什么可以看不透的呢?说到底,赏石的修养,首先应该修养的是自己的品位,最终应该修养自己的人生,赏石仅仅是人生哲学的一镜子,从中能映照出谁才是真正的赏石大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2379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