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从迎合洛可可到中国热消退 旧广彩价格不起新广彩受影响

从迎合洛可可到中国热消退 旧广彩价格不起新广彩受影响

曾波强:正是因为国内广彩实物资料的严重缺失,阻碍了人们全面认识广彩,造成了今天广彩的尴尬处境

目前在国内甚至广州还有相当多的人并不真正了解广彩,认为广彩都是一些粗糙的外销品。在广彩的出生地中国,广彩反而显得默默无闻

一来从成本上它没法与景德镇彩瓷竞争,二来当时的国人并不接受有着异域风貌的广彩。此后,广彩亦曾尝试内销,但并不成功。即使有留存在国内的,也多是19世纪中期以后的广彩,当时的广彩已经走下坡路了,器型单调,图案程式化,彩绘随意,颜料粗糙,颜色单一,鲜有精品,留给观者的是粗俗的印象,出不了厅堂。国内传世广彩实物的匮乏,使得人们无法一睹广彩完整的真面目,更别说对广彩展开研究

即使到了乾隆中期,广彩生产数量大增,质量、规模都达到了一个高峰,但产品仍是满足海外市场。广彩因欧洲市场的需要而创烧,特别是早期的广彩,基本上是订烧的,生产数量极为有限,外商订什么就生产什么,在国内留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其中的精品

赵利平:广彩从创烧之日起,至今一直都在生产。但一说到广彩,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外销瓷太过粗糙,数量多、质量差,收藏价值不高,一些陶瓷收藏家的收藏品类很多,但独独不藏广彩。为什么外界对广彩的误解会这么深?

更重要的是,广彩的意义在于它曾承载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特别在18世纪的欧洲,广彩更是贵族的宠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早期精美的广彩就是“外销官窑”。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照相术未发明之前,除了部分绘画,广彩是最为重要的载体,是中国清朝对外交流最为亮丽的名片之一

在许多人印象中,广彩都是一些不太精致的彩瓷,大红大绿、金碧辉煌、构图繁缛、图案程式化,与中国传统雅致清丽的审美情趣相悖。这个月初在广州市文物总店举办的一场广彩精品展,颠覆了很多人对广彩的认识。没想到全面接触广彩,特别是早期的广彩,却是如此的精美绝伦

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品就是瓷器,中国书画仅仅是“墙纸”而已。张海文:现在绝大部分好的广彩都在欧美,特别是欧洲国家,广彩数量非常多。好的广彩,丝毫不比我在故宫看到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差。所以对广彩的认识,外国人比中国人要深刻得多。我曾经去过国外一些皇宫贵族的家里,一看他们收藏的广彩,你都无法想象以前的中国人那是多么的伟大

客观评价广彩,唯有如此,广彩的光复才有根基。很多人没有看到的是,广彩的奇妙之处在于广州没有自己的窑址,却能创烧出令欧美等国痴迷200多年历史的彩瓷,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由于大量精美的广彩如今只能在欧洲皇宫古堡里面看到,流传在外的也有不少是后期粗糙的制品,世间对广彩的误解渐成主流

误解根深蒂固:陶瓷收藏家不藏广彩

曾波强:目前广彩的处境很尴尬,“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海外,广彩有着广泛的收藏市场,许多皇室贵族的庄园就收藏着数量众多的精美广彩,有人称之为“外销官窑”,因为这些精美的广彩多为王室贵族订做;绝大多数有瓷器收藏的博物馆一定会有丰富的广彩收藏,同时亦有大量的外销瓷的研究文章及专著,但目前没有一本被翻译成中文

即使在广彩生产地广州的各博物馆,所藏的广彩数量也极为有限,这些有限的藏品,还多是清代中后期的作品,显得粗糙、千篇一律。直到1996年广州市文物总店在澳门开设分店,作为总店派驻成员之一,我在澳门分店工作了近两年时间,开始较全面地接触广彩,这才知道当初对广彩的看法是多么的肤浅。澳门有一些藏家专门收藏外销瓷,他们的藏品,都是我在国内的博物馆、私人藏家和流通市场中无法看到的,精美绝伦。但当时市面上极少有广彩流通,特别是乾隆以前的广彩更是稀罕物,所以当时觉得广彩都是一些不太精致的彩瓷,大红大绿、金碧辉煌、构图繁缛、图案程式化,与中国传统雅致清丽的审美情趣相悖。1989年我从中山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分配到广州市文物总店从事文物艺术品鉴定、征集和销售,这才知道广州有广彩

旧广彩价格一天不起来新广彩都不会值钱 大量精美绝伦的广彩藏在欧洲皇宫古堡,国内传世广彩实物匮乏;广彩被人误为全是粗制滥造,藏家收藏不积极;广彩目前仍处价值洼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2297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