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藏品传承应引起收藏界的高度重视

藏品传承应引起收藏界的高度重视

2007年4月的一天,突发疾病,在厨房做饭的妻子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停止了呼吸。由于事发突然,妻子只能四处打听他的器物都存放在何处,可结果一点线索也没有,损失100多万元的财产。这一事例震动了柳州收藏界。由于平时不注意向亲人讲解藏品基础知识,不讲藏品价值,一旦离世,造成花费一辈子或半辈子心血积下的藏品财富家中人不知其珍贵程度,被错误地当作废物处理,代表性事例比比皆是。柳州地区原文化科张曙去世时53岁,生前收藏古瓷器、玉器多达百件,但由于住高层楼房,不便搬运和存放,遂将器物寄放在多处好友家中

除一部分企业家趁近几年效益好,收藏大量高档精品成为大户收藏家外,目前藏品丰富、收藏积累已见成效者的年龄段是50~70岁,占会员总数的56%,其中经12年奔波劳累,就有30多位收藏者因病去世(未包括事故性死亡),占50~70年龄段的7%。我从创办到运作柳州市收藏家协会已历时12年多,其间通过在协会值班处理会务、平时广泛接触收藏界朋友、发展会员达865人的实践,了解到收藏群体按门类划分的年龄段的状况如下:爱好古玩(包括古陶瓷器、青铜器、古玉器、字画)者以老者居多,年龄在45~70岁之间;收藏票证、书画、门券、钱币、艺术品者以中年人居多;收藏邮票、观赏奇石者以中青年为多

当今存在一个现实情况,就是国家收藏从上到下所有博物馆仅重视青铜器、陶瓷器、古玉器、字画等传统收藏品的收藏,而对票证、“文革”遗物、杂器、旅游门券、历代货币、邮品等等尚未纳入馆藏范围,甚至将其中一些近代文物也拒之馆外。即使当地民间收藏者愿捐赠,也不为博物馆所重视。传承藏品在当今有四条出路可供选择:一是捐赠给国家文博单位,二是传给配偶、直系子女,三是送给亲朋好友。我想,再过50年这些博物馆醒悟时,很多纸质藏品已难寻找其踪影。经多年实地观察,收藏者将藏品无偿捐赠给国家者很少

藏品传承至今仍是个冷门课题,尚未引起藏界的关注。广西柳州某地大批历史文物藏品被毁,资源被浪费、破坏就是一例

2006年一场脑血栓、脑梗塞,使其精神痴呆,留下236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纸币、硬币,因家人不懂集币知识,不知藏品如保处理。柳州市世界钱币收藏家朱克佳,今年74岁,在银行外汇部门工作40多年,业余喜集各国钱币,曾四处托人出国寻觅联合国185个国家的纸币、硬币,素有广西世界钱币大王之称

近10年去世的30多位收藏家都存在因生前不重视藏品传承这一大事,去世后藏品遗物变为乌有,不但使其家庭不能享受他生前收藏的财富,而且使大批珍贵藏品资源遭受损失

早年从事各种优质奇石的收藏。后其夫不想因看见留石而伤心,遂将凝聚着她30年收藏心血的奇石低价出让。其丈夫是一位完全不懂收藏的人。她因一场急病突然离开人间,留下两个房间的好奇石。在赏石界有女强人之称的余荣姣女士,去世时54岁

柳州市收藏家协会原副会长杨开琪,去世时51岁。因无妻无儿,独自一人,在贵州农村老家的六个兄弟姊妹来柳处理后事,竟将50多件古瓷一抢而空,连存放在银行保险柜的一颗重1550克的夜明珠也下落不明。此夜明珠曾经广西质检所化验,并出具有鉴定证书,证实为自然发光的真珠,价值200万元。他数十年的收藏心血,总价值300多万元的财产均化为乌有,实在可悲。生前收藏明、清瓷器50多件,2005年突患心梗去世

一个人生命有限,人生苦短,所以“好时好景”时应注意藏品的传承。但很多人收藏有成就时却忽视了藏品传承这一点。以柳州藏协这10多年去世的30多位会员为例,他们在世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一个人随时有可能离开人世,且不说死于非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仅就突然因病猝死这一点事例就太多了

却忽视了向亲属传授集邮知识,结果因患急病去世,价值10余万元的邮册被亲属低价处理。保险公司姜桂秋,去世时64岁,已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他去世前发行的邮票全部集齐,他把这些收藏品当宝贝,独自欣赏

又如姜桂秋生前集邮5 0年,已将每年发行的邮票全部集齐。我仔细观察这个年龄段的收藏爱好者,在其人生旅途中,多数搞收藏已有20~40年。如阳福明生前收集第一套人民币,独缺500元瞻德城一张,因该钞原在新疆印制,发行量极少,加上建国初期那里不通火车、飞机,流入内地极少,回收又彻底,社会存量少。有的生前常年累月跑各地古玩市场,就连到外地出差开会也要去古玩城寻宝、捡漏,寻觅自己追求之物。10多年前当他获知新疆一位教师拥有一张时,就三次坐飞机赴疆动员那位教师出让,几经波折,最后以17万元购得,补齐了第一套。还有一些收藏者经济并不富裕,为了收藏所爱之物,平日省吃俭用;很多年纪大的收藏人,花一辈子心血,其学术研究或藏品鉴赏水平才有显著提高,有的还著书立说,有的藏品形成系列,在社会上享有一定声望,知名度大增。又如张冬阳45年来利用搞地质跑遍全国的有利条件,长期耐心地收集27个省市各种风景点的门券达4000多枚。特别是一些追求藏品配套成系列者,有时为了一件补缺,不怕辛苦,总想千方百计集到手。又如世界钱币收藏家朱克佳,为了集齐联合国185个国家的纸币、硬币,花了40多年时间,不断地托出国的朋友帮助寻找,现已集齐。很多典型生动的事例说明,许多大收藏家在50~70岁之间出的成果,多数是几十年来一件件积累而成

其妻是桂剧演员,目睹满屋子的石头,既伤心难过,又嫌太占地方,结果全部将奇石扔出门外。柳州市科委情报所所长马先生,去世时55岁,平时四处收集各种观赏石已达百件,不幸突然去世

上述现象说明,收藏家平时不要当孤家寡人,只顾自己观赏把玩,应重视向后代和配偶传授收藏基础知识,使他们对藏品的珍贵程度、价值与意义有所了解;应尽可能在平时将藏品类别、一般知识向家人作简略的讲解,用行动感染、熏陶、培养他们的收藏兴趣。否则,突然一旦离开人世,一辈子的辛勤成果变成一种悲哀,这对历史、对国家、对家庭都是损失

古币收藏家丁庆,去世时61岁。生前经多年专心收集的历代古币已成系列,且收集的每枚古币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可他不懂传承,其独生子也不懂他为何为寻觅一枚古币而奔波劳碌;更糟的是,在其不幸因患脑溢血去世时,妻子和儿子因不懂,竟将他一生所收藏的古币当成一堆碍事的破铜烂铁,当废品卖掉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9666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