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根艺鉴赏 / 【聚焦林业产业】七万茶厂为何不见一家“中国立顿”

【聚焦林业产业】七万茶厂为何不见一家“中国立顿”

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国茶产业自身的弊端。过去一年我国茶产业出现了出口下降和国内外需求市场不温不火等现象

企业有长远的科技创新规划,而且研究目标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使开发的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几率提高。四是重视科技创新。人们在饮用其同一型号产品时,不会感到其质量有差异。二是重视规模化生产,这样不仅能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业内人士称“立顿”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一是重视茶叶全程标准化生产,生产的茶叶不仅全年品质保持稳定一致,而且年度之间也保持稳定。在品牌塑造中,有完整的品牌规划和培植策略。三是重视品牌塑造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客来先敬茶”、“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茶叶在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昔日辉煌的传统产业,如今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自唐朝起,茶与茶文化才开始传到日本。第三个不服气:我国在茶文化领域,对茶文化的研究与普及,竟然不如日、韩及英国等国家。但如今,我们不仅在茶的种植、加工、营销、茶产品的深度开发上,有许多不如人之处,在深入发掘茶的文化内涵等方面,也不如一些国家。我们有最早的茶种植史及饮用史,有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茶经》

2008年,我国茶叶总产量已经达到120万吨。品牌缺失,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业内人士将这一现状称之为“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有名无姓’时代”。可这只不过是数量的单纯增长而已,并没有改变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中国从来不缺少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茶店,而叫得响的品牌却寥寥无几

中国每年出口茶叶2830万吨,占年总产量近1/3,在全球排行第三。第一个不服气:茶和茶文化都源于中国,但中国茶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导致价格低廉,产、收比例颠倒。除去采茶、包装、运输等劳动力成本,利润微乎其微。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议价能力。但出口的平均价格却只有每公斤1.9美元,折合人民币才不到14元钱,平均茶价是印度的60%,是斯里兰卡40%,以销往非洲等第三世界的国家为主

这三个“不服气”再一次引发了茶祖之国的有识人士对传统产业的忧思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有关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对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现状的三个“不服气”。100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茶祖”。而今,虽然中国茶叶出口量近几年连创新高,可西方国家对中国茶的品质仍了解甚少,高中档茶还远远没有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认识

第二个不服气:国人对茶的认识与消费量还比不上发达国家,中国人均茶叶消费比不上欧洲。调查显示,中国人茶叶消费人均才500克,英国人却是我们的4倍多

对“三个不服气”的反思

据统计,2008年,国内茶饮料市场总销量达9.97亿标箱,总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微绿茶粉、低咖啡碱茶等新型茶产品的开发,为我国茶叶的深加工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我们对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利用还远远不够,中国茶叶转化为工业化产品才刚刚起步。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运用到食品、化妆品、日化、医药等领域,让更多的消费者去感受茶的魅力,是茶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妨拿名闻天下的西湖龙井来做对比:目前销售规模最大的一个企业,也不过是区区数千万元而已。正因为立足于大众、便捷和放心,才造就了“立顿”这一目前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目前每年面向130多个国家销售数百亿个茶包。为什么会这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将自己限定在了过于狭窄的市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将自己变成了旅游产品。110多年前,苏格兰人托马斯·立顿立志于将当时只有上流社会一小部分人群才能享用得起的红茶引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

一个并不产茶的国家却诞生了享誉全球的茶品牌,立顿年贸易额已达30多亿美元

应把“立顿”当鲇鱼

因此“立顿”不是中国茶产业市场发展中的鲨鱼,而应该成为一条鲇鱼,迫使中国茶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在竞争中壮大自身。“立顿”的发展壮大无疑威胁了中国茶在世界的地位,但如果我们不做切实的改革,即使没有“立顿”,也还会有其他茶品牌冲击

专家建议,传统的“热饮慢啜”的品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茶叶行业必须从市场出发,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将茶叶作为一种日用消费品,重点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上做足文章

如何打造“中国立顿”

据统计,全国虽然有大大小小的茶馆五六万家,但年销售额仅有几十亿元。各部门应该重视提升服务业在整个茶产业链中所占的比例,促进茶产业良性增长。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茶馆业、茶文化教育培训、茶餐饮业、茶礼仪服务等也开始出现,但总体规模偏小,产值不大

打造中国“立顿”,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英国的“立顿”模式,毕竟中国有着自己不可动摇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如何在继承传统与接轨现代市场经济之间找到平衡,值得整个中国茶行业深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852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