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白绢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白绢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发病症状是根茎上的须根和根茎变成褐色,根茎表面布满白色菌丝,菌丝里面能看见乳白或浅褐色的菌核。从7月中旬开始,田间病株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一般田块的病株率在14%左右,重病田可达20%以上。1.2白绢病的发生及为害特点田间初见病株在5月上旬,6月中旬田间发病率达到最高峰。有时在病株茎秆基部周围的土表层也能看见白色的菌丝,其间也有菌核。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地上部分的茎叶逐渐枯死,地下根茎开始腐烂,腐烂的根茎呈“烂薯”状

2防治措施

采用这种窄床育苗方式,可减少立枯病和其他病害的发生,降低带菌的术栽数量。播种前,先按株行距10cm×20cm的规格,在床面横向开4cm深的浅沟,再撒入拌有50%多菌灵的细泥作垫土,多菌灵用量为8g/平方米。白术种子则用相当于用种量0.3%的50%的敌克松拌种后播种,然后盖土,使整个床面仍呈瓦背形

再从2行间取土封盖术栽,并作成小高畦,使相邻2行白术间的沟深约20cm。在整平的畦面上,按株行距20cm×30cm的规格,横向开深6cm的浅沟,施复合肥后,植入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过5分钟的术栽(不接触复合肥为宜)。在作小高畦时,要确保术栽的顶芽距土表层的距离在5cm左右,将术栽放在播种沟一侧的稍上方即可

1发生及为害

前茬为马铃薯和玄参的地块不能用于种白术。2.1选地应选择前茬为玉米,土壤为砂质壤土的田块作白术育苗田和栽培田。所选地块最好是略带坡度的坡地,以利于透水和排水

其发病症状是白术根茎上的须根先变褐腐烂,接着根茎中的维管束变成褐色,最后整个根茎腐烂。1.1根腐病的发生及为害特点该病在白术田一般是4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上中旬田间发病率达到最高峰。一般田块的病株率为7%-38%,重病田可达64%以上。从7月上旬开始,田间发病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地上茎叶则随着病情的发展,先是部分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以根茎入药的白术,是我县中药材支柱产业中主要的栽培品种之一。笔者根据2002年亲自种植19.5亩白术的实践,结合我县4月下旬在6月份多阴雨的气候特点,提出对白术根腐病和白绢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近2年来对药区病虫的普查表明,在白术上发生的根腐病、白绢病、立枯病、铁叶病、霜霉病、花叶病毒病等病害中,根腐病和白绢病的发病率高,为害最重,给药农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

2.5药剂防治白术苗床期发生立枯病,或其他病害时,可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喷洒1-2次。大田发现根腐病,或白绢病中心病株时,应将病株拔除,并集中烧掉。再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淋病穴,并同时灌淋病株周围的健株,以控制病情蔓延;也可对初发病田进行全田灌淋1次

2.4轮作我县玉米种植面积大,白术与玉米可进行轮作,选择连续种植2-3年玉米田种植白术,这样可减轻各种病害的危害程度

床面作为瓦背形,以利排水。然后开深60cm、沟底宽40cm的围沟和腰沟,以利排水。再作宽80cm的苗床,在相邻2个苗床之间开深30cm、沟底宽25cm的排水沟与腰沟和围沟相通。2.2窄床育苗苗床田先施腐熟的厩肥作底肥,并每亩撒施50kg生石灰粉进行土壤消毒后再翻耕、整细

只是对面积较大(1亩以上)的田块应改开腰沟为开“十”字型沟与围沟相通,更有利于排水。然后作宽160cm的畦,相邻2畦间开深30cm、沟底宽20cm的沟与腰沟和围沟相通。2.3大田采用小高畦栽培大田施底肥、进行土壤消毒和开腰沟、围沟与前面窄床育苗田相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8335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