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兰花“科技苗”业内反响大不同

兰花“科技苗”业内反响大不同

只有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国兰才能进入千家万户,才能使社会养兰蔚然成风,从而促进国兰产业的繁荣。彭永胜说,珍品国兰是根据社会存量来确定价格的。用科技手段培植的“科技苗”的出现会使得珍稀品种因数量猛增而价格下滑,从而满足爱兰者对兰花珍品、绝品的渴求

”。涉足国兰21年的兰家朱成喜告诉小编:“‘科技苗’既然已经出现,我们就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正视,一味排斥是没有用的。其实,很多兰友担心的是‘科技苗’批量生产会导致自己手中的自然野生兰铭品一文不值。当然也有兰商认为把国兰价格下跌归罪于“科技苗”有失公允。中国的杜鹃不是被欧洲引种,经过杂交等手段而大放异彩吗?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生产出符合人们审美观、有国兰神韵的产品就是好的,不要动辄以玷污兰文化、没有艺术欣赏价值、赝品等对待

“科技苗”不但能挽救物种的灭绝,而且能生产出新物种,再加上“科技苗”进入兰市正逐年增多,改变了国兰的珍、奇、蝶、艺高端品种被少数人控制的现状,这是一件不可逆转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他建议,不论是国家举办的兰展,还是地方举办的兰展,都不要排斥“科技苗”,好的品种要给予评奖等。彭永胜认为,现在自然环境十分脆弱,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物种不断地灭绝

”。云南省兰花协会副秘书长李琳认为:“国兰自然苗的选育开发、种植、观赏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几株来自深山幽谷、历尽雪雨风霜、受尽大自然千番磨难仍含芳吐秀的自然苗,和拥有几株出自玻璃试管、培养基、温室中的‘科技苗’,感情上肯定不一样

云南省兰花协会会长刘兴邦介绍说,滇兰市场最早出现的“科技苗”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野生国兰组培苗,但因栽培难、难开花,缺乏野生兰花的神韵,至今未得到广泛的推广栽培。“科技苗”目前在滇兰市场栽培、交易中的比例微不足道,短期内不可能取代野生国兰

聚宝兰苑苑主寇先生说:“‘科技苗’对国兰市场的冲击太大了。以前自然野生国兰一苗可卖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科技苗”出现后,价格就一落千丈,冲击了国兰市场。有兰商认为,国兰降价除了炒兰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兰培养技术提高和“科技苗”的出现。通过组培、杂交等手段使国兰分苗数量成倍增加,量多价跌是其必然的结果。说实话,我不喜欢‘科技苗’,比转基因食品还让人害怕。”。国兰凭借神、形、色、香、韵味占据了花王的地位,所以千年传载

鹤庆县兰协会长彭永胜将国兰“科技苗”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原生苗组培繁殖生产的,这种苗品种稳定性好,保留了原母本的特性;一种是人工杂交繁殖的,因其具有变异性,故有望出现新奇品种

虽然兰花“科技苗”自问世以来尚未“遍地开花”,但是在兰界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声音

但由于兰花个性强,茎尖培养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实践经验和专业设施,加之培养周期长,不可能在进行茎尖培养后三五年内对常规栽培的同种名兰造成市场冲击。目前,四川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名贵中国兰花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已纳入国家863计划,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波等主持的国兰组培研究课题也获得国家863项目资助。李琳表示,虽然很难奢望人人都把“科技苗”看成是“天使”,但它也绝不是“魔鬼”,最起码现在看不出来是“魔鬼”,或者说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长不成“魔鬼”,要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看待兰花‘科技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7884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