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幼龄若蚜对杀虫剂敏感,早春第1代侨蚜初孵若虫阶段防治时最有利。该虫多发生于郁闭度较大的林分中,但过于郁闭不利其繁衍,控制林分的郁闭度可抑制其大发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2)药剂防治

成虫黄褐至褐色,腹部背面蜡片行列整齐。性母初孵若蚜至2龄无分泌物,3龄后亮而棕褐色、胸部两侧微隆,4龄体色更浅、胸部两侧翅芽明显、背面6纵列疣粒清晰。所产卵桔红色,孵化后即干母

显微观察可见蜡孔群的中央蜡孔大、其周围小蜡孔约6个,每骨片腺孔3列;头部骨片延中线分开,单眼生在独立于头侧的眼板单上,3个触角节中的第3节几占全长的3/4;胸部1块缘腺板上生蜡孔1对,前胸两侧各1方形骨片的四角具蜡孔,中胸和后胸的中蜡片、侧蜡片与腹片独立。腹部第1-5节蜡片显著、行列整齐,第7节侧蜡片消失,第8节中、侧蜡片均消失。【形态特征】干母被白色粉状蜡质的越冬干母幼蚜长椭圆形,长约0.5mm,棕黑至黑色,体表竖立6列小棒状物。干母成虫淡黄色,厚被白色粉状蜡质。胸气门2对,但第2-6腹节的极不显著。前、中和后足基节具无蜡片的蜡孔群

伪干母越冬若蚜黑褐至黑色,裸露、骨化强,仍以第3触角节最长。成虫黑色,长l-2mm,半球形,除末端2节外、无分泌物,背面光亮疣粒6纵列。气门胸部2对,腹部的消失。所产卵分别孵为性母、侨蚜,部分卵孵化后成为形同伪干母越冬若虫的停育型若虫。头与前胸盾片中央仅1缝相间、盾片亮点6列;中胸背中蜡片与侧蜡片愈合,后胸中蜡片愈合。中、后足基节有蜡孔(无骨化蜡片),各有2群;余蜡孔均消失,但刚毛明显。腹部8节,中蜡片愈合,各节中央各1对生1根刚毛的小突起,第7-8节侧蜡片消失

即春季越冬蚜产卵前和瘿蚜羽化产卵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成虫体长椭圆形,褐色,1.4×0.66mm,被白色蜡质呈绿豆粒状的“棉花团”;体背面蜡片行列整齐,头部蜡片近圆形,腹部椭圆形,蜡片上的蜡孔中央大而周缘小;第6腹节中、侧蜡片显著退化,第7节侧蜡片消失、中蜡片痕迹状,第8节中、侧蜡片完全消失,第9节两中蜡片愈合。所产卵初为桔黄色,后呈暗褐色,孵化后即伪干母。侨蚜初孵若虫暗棕色,0.6×0.25mm,全裸露,蜡孔缺如;头及前胸中线两侧各1完整骨片、在蜡孔处具短刚毛,单眼板独立,触角第三节约占全长的2/3;自中胸后6列小疣隆排列整齐、上各1短刚毛,第7腹节侧片消失,8-9腹节仅见缘片。自2龄起分泌白色蜡质,3龄后蜡质完全覆盖虫体

加强抚育,科学肥水,增强树势,减少为害;秋冬季修剪附卵枝及虫瘿,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卵

具翅芽若蚜出瘿后在附近针叶上羽化,随即飞离云杉至落叶松针叶上行孤雌产卵、平均产卵30粒,卵8月中孵化为伪干母,9月中旬始在芽腋、枝条皮缝处越冬;次年4月下旬日均温约达6℃时,越冬虫开始活动,常蜕皮3次发育为伪干母成虫。虫瘿8月初始破裂,中旬盛裂。伪干母所产卵孵化后的一部分若蚜于5月末羽化为具翅性母,迁飞至云杉产卵繁殖;另一部分为进育型幼蚜,成长为无翅孤雌生殖侨蚜,侨蚜在落叶松上孤雌产卵繁殖、年约繁殖4-5次,为害落叶松的主要是侨蚜

次年4月中、下旬越冬干母幼蚜开始活动,虫体由黑转绿,分泌物加长,继而蜕皮。蜕皮后虫体迅速增大、色泽变浅、蜡质分泌物增多,再蜕皮直至成虫。【发生规律】在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性蚜所产受精卵8月初开始孵化,9月上旬初孵干母在云杉冬芽上越冬。虫瘿小球状,长约15mm,初浅绿,继而乳白、阳面粉红色、淡紫色、开裂前玫瑰色;本种的虫瘿表面常可见一部分未能进入瘿内的暗黄褐色初孵若蚜。6月上旬云杉冬芽萌动时,由于干母的取食刺激在新芽基部渐形成虫瘿,6月中旬后虫瘿增大、直至开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7533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