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根艺鉴赏 / 兰考焦桐

兰考焦桐

目睹焦裕禄生平事迹,深切感受他带领几十万兰考人民斗风沙、治盐碱的震天撼地的气概,耳畔仿佛回响起焦书记发聋振聩的宏音。由于受先贤英名的感染,我们顾不及旅途劳顿,在兰考县委领导的接待下,首先来到焦裕禄纪念馆,敬献花篮。说起兰考,不能不提起县委书记的楷模焦裕禄,以及用于绿化、防风、固沙、治盐碱的泡桐树

曾经黄沙茫茫、飞尘蔽日的“东昏县”,变成了“全国平原绿化模范县”。在兰考,一块块绿油油的麦田中,总是挺立着几棵俊朗的泡桐,在小麦茁壮成长时,泡桐光着杆子陪伴小麦,不遮去半点阳光和雨露;小麦渐趋成熟时,泡桐才支起扇状的树叶,就如在金黄色的地毯上点缀几片绿色,给丰收的田园增添了一丝春色。焦桐像一位高大沉默的长者,看着广袤的兰考大地披上绿装,更给予后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灵感和智慧。兰考105万亩耕地,有43万亩采用这种“农桐间作”模式,不但风沙被治住,小麦亩产也大幅提高

就在这种极度艰苦的条件下,焦书记来了,带领大家翻淤压沙,栽上泡桐,沙堆慢慢固定住了。兰考地处黄河冲积平原,50多年前,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最高沙丘达到9.9米,“风沙满地跑,石头也难找”。泡桐就如天赐树种,经焦裕禄的点化,在兰考的土地上“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因为耐沙荒、耐盐碱、耐瘠薄、耐干旱,特别是根系深,作为一种生长极快的落叶乔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泡桐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彻底改变了兰考的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

如今,兰考有木制品加工企业500多家,生产古筝、琵琶、杨琴、二胡等民族乐器的企业30多家。中国民族乐器九成以上的音板产于兰考。上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栽种的泡桐可以制成乐器音板,并且纹路均匀,共鸣好。从此,兰考走进音乐的殿堂,成为全国乐器音板定点生产基地,成为中国“民乐之乡”。仿佛是兰考人的顽强感动了上苍,因置身黄河故道,沙土和淤泥掺和而成特殊土质,栽种其上的泡桐成为一种“会呼吸”的木材。“神农黄帝削桐为琴”的远古传说在兰考变成现实

学会别人的经验,创造性地加以发展,持之以恒地把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富民强县,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更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回望兰考焦桐,引发更多的浮想,他们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雷竹、泡桐、水果、精武鸭等许多产业,我们在尝试中发展,就是缺少一种机制和活力,难以搭上高速飞驰的列车

兰考人从泡桐身上找到了富民的精神因子,全县林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稳居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昔日“抗灾树”变成了“摇钱树”

焦桐是一种凝聚天地灵气的大树,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化身,她将凸显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无穷力量,激励人们不断进取

我们途径京珠高速、连霍高速,一路飞驰,长途跋涉数小时,日斜西头到达兰考县城。记得2008年的那个夏天,我随崇阳县党政代表团赴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泡桐产业

他们把焦裕禄在上世纪60年代亲手栽种的一棵普通的泡桐树称作“焦桐”。焦桐就在兰考县城关乡朱庄村村口,这棵种在兰考人心上的树,历经半个世纪,已长成参天大树,需几个人合抱,通直圆满的主干,横逸斜出的虬枝,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兰考人民始终忘不了他们的焦书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5169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