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园林 / 清山绿水人欢笑 梦想成真谢党恩

清山绿水人欢笑 梦想成真谢党恩

由于过去产权不明,加之政策上统得过死,林农对林业的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二〇〇四年,全村人平纯收入仅有640元。长期以来,靠山吃山、以山致富仅仅是畲族人始终追求的梦想

并先后两次邀请林业技术专家授课,传授毛竹林追肥科学知识,选择3000亩毛竹林打“营养”针追肥,提高产量和质量。山权已定,使畲族人吃下了“定心丸”,同时带给畲族人投身林业发展的大好时机。许多林农瞄准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放心大胆地加大对林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今年规划设计的6000亩低产毛竹林,已完成了第一次人工抚育。2005年至2006年,全村已高质量完成毛竹低改近8000亩,其中面积100亩以上的农户22户,200亩以上的农户有3户。责任山一定50年不变,自留山长期使用、允许继承。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发展毛竹林产业

愿林改的春风带给畲族人更多的笑容、更足的富有、更大的实惠。林改,圆了畲人梦,多年来靠山吃山、以山致富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全村商品木竹由过去独家经营转变为多家经营,林农的商品木竹直接产销见面,供不应求,毛竹每根由过去的5元增加到8元,木材每立方由过去的240元增加到380元。随着“放活经营、规范流转”政策宣传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的快速传递,自2005年开始,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被彻底打破。不少林农还把自家一部分较为偏远、分散且不便管理的自留山、责任山流转给他人经营

畲族人富了。全村近10%的林农家庭人平纯收入高达4000元以上。2006年,全村实际人平纯收入1408元,其中来自于林业的收入1080元,其增长收入是2002年的2.2倍,多的甚至超过6倍

喜看畲族村——万安县枧头镇龙头村林改后的变迁

走进畲族村,一片片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居住、交通、上学、就医条件的改善,不仅给畲民们带来了人文环境的大变样,同时也把畲民们带上了经济繁荣的快车道。一条平坦、宽敝、总里程长达20.7公里的乡村水泥公路贯通全村。畲族村变了

人均山地和耕地面积分别为49.44亩和0.63亩。山多田少,是全县最为典型的林区村,也是竹林面积最大的毛竹村之一。山地总面积中,有毛竹林3.7万亩,油茶林1.4万亩。全村共19个村民小组,486户农户,总人口2306人;国土总面积为11.5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为11.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98.7%;耕地面积为0.1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26%。江西省万安县枧头镇龙头村位于万安与泰和、兴国三县交界处,是枧头镇最偏远的少数民族村

5月中旬,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后,龙头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开展了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县、乡两级的精心指导下,到2006年底,全村486户农户中,已有466户顺利领到了林权证,户均持证1.7本,分山到户率达91.6%。抽调20余人成立二个工作组,同时,120余名“三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自发成立了19个林改“理事会”,参与开展外业勾图、调解各类纠纷争议共164起。二○○七年,一场声势浩大,惠及全省千家万户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整个龙头村的每个角落

2005年,他毅然辞工举家返乡,除经营自家200余亩责任山外,还租赁经营了本村其他五户村民的责任山、自留山1000余亩,利用自己多年的积蓄投入开发经营林业,去年已获利12万元。如今,李文昌已是住着“小洋楼”、开着“小洋车”的山里老板,二个儿女也顺利进入了大学念书。春节前,一家人喜迁新居。并在山外选址建起了占地18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去年,他将100余亩地处偏远的责任山,通过县林业要素市场成功流转给给他人,获得山林流转收入近10万元。一批批久居在“三高”地(高山、高水、高田)的村民陆续搬迁。迁居之日,同村的村民一个个前来贺喜,令刘承荣88岁的老父亲万分激动,感概地说:是党的富民政策改变了我们全家的生活,从此告别了久居深山的茅舍房。如:小娘庄组村民刘承荣家,是个四世同堂共12人吃饭的大家庭。富起来的畲族人也象城里人一样开始享受着新的生活。到2006年止,全村已有84户祖祖辈辈居住在“三高”地的农户已举家搬出山外,有的还迁至圩镇、县城。真是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上村组村民李文昌,过去曾拖儿带女外出开过店、打过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4939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