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凤仙花疫病的防治方法

凤仙花疫病的防治方法

进入雨季或大暴雨后易发病。四、流行动态:气温20—25℃,潮湿持续15小时,50%染病。温度及湿度持续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该菌侵染效果影响很大,湿度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病菌侵染。气温低于20℃,高于25℃,需增加结露持续时间才能迅速侵染

(3)发病初期喷洒70%乙膦&m iddot;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m iddot;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五、防治方法

(2)防止雨水溅射和传播,对减少地上部发病具重要作用

搞好园地卫生,采用隔年土,并在炎夏进行多次耕翻土地,经充分日晒该菌生活力降低,阳光照射可使休眠卵孢子萌发,从而丧失侵染能力;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可减少发病。(1)减少初侵染源

菌落白色,棉絮状;菌丝五色、无隔膜、有分枝;孢子囊梗五色,无隔膜,五分枝,宽4—5um,其上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至椭圆形,顶生,有短梗,成熟后脱落,顶端具明显乳突状突起,大小32—54×19~30(um),萌发后产生50多个游动孢子;有的孢子囊也可直接萌发产1.孢子囊2—3.孢子囊及游动孢子4—6.藏生芽管侵入;藏卵器球形,无色至浅黄色,膜薄,大小28卵器、侧生雄器及卵孢子7.藏卵器和围生雄器—32um。在CMA、OMA、V4A培养基上生长快,产孢多,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不产生卵孢子。病菌生长温限10—32℃;25℃菌丝生长最快。该菌50℃经20分钟或45℃经40分钟致死。及卵孢子适应pH3.5—11.5,最适为pH6,pH3、pHl2菌丝不能生长。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称恶疫霉,属卵菌

三、发病特点:该菌菌丝和孢子囊不能在土壤中越冬,但卵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4年。卵孢子是该菌进行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游动孢子可直接侵入凤仙花的根,是再侵染的主要器官。茎、叶上的各种伤痕可使该病加重。孢子囊萌发释放10—36个游动孢子,孢子囊也可直接萌发长出芽管及附着胞,产生侵入丝由叶片气孔侵入叶组织,起有分生孢子的作用,完成上述过程需要有水滴存在

一、为害症状:病害学名:Phytophthoracactorum(Lebert&Cohn)Schroter.主要为害茎部。在湿度饱和且持续时间较长条件下,病部长出稀疏白霉,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初根茎处呈现油渍状暗绿色条状斑块,迅速扩展后变为黑褐色不规则形,严重时茎、叶全部变黑,植株很快倒折、根颈部凹陷致植株倒伏死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3980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