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寻宝”中国南海

“寻宝”中国南海

文物价值:“一艘船十个墓”

他们怀疑这样巨大的开支,并不值得。但是对水下考古也并非没有质疑。在“南海一号”公布的项目开支中可以看到,修建临时码头花费1400多万元,两艘打捞船每天的租金就达80多万元,加上打捞全程的各项开销,整个打捞工程花费了近1.5亿元。也就是说,“南海一号”耗资总额达3亿元人民币。而沉船打捞出水后,在广东阳江又建造了造价1.5亿元的“水晶宫”博物馆。对此,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是一种不计成本的疯狂举动

而作为中国发现的第一条古代沉船,“南海一号”这个名字也包含深意。十分吸引眼球、看似具有娱乐性的水下考古,事实上依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领域。它意味着,中国水下考古的开始。中国水下考古起步很晚,用水下考古权威、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前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的话说,中国的水下考古,几乎是和“南海一号”这条沉船一起出现的一个名词

这些在海底的文物,由于与腐蚀菌隔绝,通常都保存得很完好。按专家的保守估计,一艘长30米、宽10米左右的普通中型商船光瓷器就能装载10万件以上。对此,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黄景略有一个著名的论述,他认为沉船必定能再现大量真实可信的历史细节,因为“出航远海的船是一个单一性社会,人们会把那个年代最必需的生活用品带上船,这种高度浓缩过的历史标本将使我们洞察当时的贸易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且提供地面上无从捕捉的考古佐证”。文物数量庞大、品相保存完好,因此在考古界有一种说法,叫做“一艘船十个墓”

考古现场:和时间赛跑

“南海一号”水下考古现场(本照片为水下拍摄)

今天,这已经是一支70多人的水下考古精英队伍,每个人都拿齐了各类国际潜水资格证书。因为哈彻们只要将文物打捞上来出售,甚至为了“物以稀为贵”,将打捞出水的文物砸碎一半以上,以抬高其余文物的市场价格。但是它需要的条件更多,涉及的领域更广,并且,和哈彻这样的寻宝者有着本质区别。而随着中国海洋探索战略的推行,水下考古也越来越多地和海洋部门,甚至和海军建立了密切合作。因此,20多年来每年都会有一批考古队员被选送到国外去学习潜水技术。有着“水下考古之父”之誉的美国考古学者乔治-巴斯,就对中国的水下考古赞誉有加。水下考古,当然属于考古的范畴。而水下考古,则是精细得多的探索、打捞、研究、保护的系统工程。如今,中国的水下考古已经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

而此前“南海一号”沉船的整体打捞,早已帮水下考古在中国民众中完成了知识普及。这一水下考古昨天经由央视直播之后,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导语: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备受关注的南海明代古沉船“南澳一号”当天出水大批铜器彩瓷

正由于水下考

哈彻打出的广告语是“200年前的订货今天到港”。1987年他被派往荷兰学习沉船打捞和水下考古,成为中国最早的水下考古队员。这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中国南海上逡巡的冒险家,1985年在南中国海捞起一艘1752年沉没、载有25万件古瓷和金银物品的商船。因为盯着海底那些古代沉船的,不只是考古专家,还有一大批国际职业寻宝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英国人迈克尔-哈彻。从一开始,中国水下考古就要和时间赛跑。在公海藏匿一年后,按国际公约“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规定,这批文物被挂牌拍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张威说,无法确定这是不是南海沉船的第一次被盗,但它确实引起了国内考古界人士对该领域的重视。对我们建立自己的水下考古产生了很大的刺激

古代沉船,史料未见记载,却守着惊人的宝藏,直到某天,也许是一张渔网,勾起一段沉睡的历史。显然,水下考古具有无可取代的吸引力。现在,却无比真实地发生在中国的南海上。这些几乎都是好莱坞奇幻的寻宝大片中的元素

昨天考古人员在下水打捞中,除对“南澳一号”二号舱进行描绘之外,还对一号舱文物继续进行打捞。在出水文物中,考古队发现了大批量的铜器彩瓷,还在一个套装瓷器中,发现了400多年前的核桃、围棋子、小酒杯等夹在淤泥中。而之前的打捞中陆续出现的青花大盘昨天也终于“集结”——出水文物中,写有“福禄寿喜”的青花大盘第一次全部搜集齐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3922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