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文化 / 中国花卉业弱势大盘点

中国花卉业弱势大盘点

我国流通体制落后,目前仍以对手交易为主,交易规模小、效率低、专业化水平低。科研工作缺乏创新我国的花卉产业仍然存在着科研与生产市场脱节的问题。但我国的花卉业与国外发达国家在生产技术、品种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困难并存。花卉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到3%,特别是掌握现代应用技术的人才少,如北京市中专以上学历的花卉技术人员只占15.5%,无力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活动;花农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技术发展和科研成果的推广。我国花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水平很低,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国产花卉质量相对较低。从业人员中仅有4.6万名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国产花卉产品品种落后、质量低,档次不高,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很少,出口能力差,难以打入国际市场。现在的问题是花卉资源未能转化成商品优势,我国的花卉消费多为集团消费和节日消费,还未成人为人们的日常消费。2000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到14.8万公顷,成为世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这种流通体制远远不能适应花卉商品化生产的需要,严重限制了花卉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我国整个花卉市场的竞争还是处于产品价格的恶性竞争阶段,仍处于无序状态,市场价格一哄而升,一哄而降,市场竞争中互相残杀现象很严重,结果是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限制了花卉产业的发展。我国种苗培育能力落后,花卉生产中最为关键的是种苗,种苗的好坏直接影响花卉的质量,我国花卉种苗80%以上一直依赖进口,仅广东省每年进口的花卉种子就达1万多吨,这与花卉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投资环境得到更大的改善,随着关税的逐步下调,国外优良种苗将大量进入,花卉业必将受到冲击。虽然我国花卉的种植面积、数量大幅增加,但产量低、效益低,产品难以打开市场,更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科研水平滞后就难于推出创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这是制约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花卉市场发展不平衡,自发性的市场多,大规模的市场少,在营销、运输、包装方面与花卉大国相比,差距很大。生产发展盲目性较大花卉具有比其它种植物效益高的特点,但受市场利益的驱动,有的地方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国家宏观指导,花农只看到优势,未认识到风险一哄而上。花卉生产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花卉消费增长速度,花卉产销供过于求,以致出现了价格一再下降的不利局面。流通方式落后花卉产品的鲜活性决定了其生产和销售环节必须紧密衔接,花卉的流通和交易时间的快慢决定价值的高低,荷兰等先进国家的批发市场一般采取拍卖交易的方式,而我国拍卖市场建设刚刚起步。我国消费的高档花、优质种苗(球)等还要依赖进口。企业专业化水平低在全国2万多个花卉企业中,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仅占总数的10%,花农有42万户,从业人员146万人,平均每户有从业人员3.4人。虽然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的鲜花总量占国际市场比例约为3%,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花卉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占世界的1/3,出口创汇额却不到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1%。花卉产品缺乏竞争力我国花卉产品结构中,绿化苗木、草皮、观叶植物占了80%,占我国花卉产值的80%以上。我国的花卉科研水平滞后,花卉品种引进多,自己培育少,花卉进口大于出口,大多数大中城市的鲜花60%以上都是进口的,自产鲜花的份额很小。我国花卉产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步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逐步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鲜切花、盆花仅占20%,产值所占比例有限,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国外鲜切花占产值的60%以上。虽然花卉种植面积是花卉之国荷兰的近10倍,但产值极低,只有荷兰的1/60,荷兰的花卉出口创汇占世界花卉市场的70%以上,我国只占到0.5%,出口额只有荷兰的几十分之一。可见,全国花卉企业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仍存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这种状况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全国目前已有20几个省将花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来发展,看似繁荣,但业内人士认为,发展花卉业不能遍地开花,否则会造成盲目生产,低水平重复,致使资源和财力浪费,对花卉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33452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