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中国园林学的基础和领域

中国园林学的基础和领域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进一步积累知识和经验。成长和发展一定是要的,但谁也不希望因此失去自我而成为别的什么东西。这和人的成长很类似,一方面人的成长要靠自身的基因,基因决定他有成长的可能,而且不同于其他人或别的物种;另一方面要靠补充食物,食物使他延续生命和活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园林学就得要从零开始,更不是说我们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已经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和学习的价值

1.中国园林学的基础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把“正名”当作头等大事。文章想就与园林学的基础及领域有关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请同仁教正。近年来由于事业的发展,一些现实问题要求园林学突破传统的领域,同时中国的园林学又存在和国际上兴起时间也并不太久的现代园林学“接轨”的问题。园林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而园林学的历史并不很长,认识上却经历过很大的反复。这样就产生了一些混乱的观念和概念。作为一个学科,它的知识基础、学术领域、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认识,而文论中不断出现的新术语更加深了人们的困惑

而发展总要有一个基础,即出发点,这方面东方和西方、中国和外国则存有差异。园林学是一个古而新,并在不断发展的学科,这一点是有共识的。中国近现代的园林学和中国多数现代科技文化的学科一样都很年轻,但它起步时绝非一张白纸。这是中国园林学的根之所在。因为中国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业绩辉煌,全世界都承认中国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的体系,对园林艺术有着巨大贡献

真正要做的是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建立起自我发展创新的理论和学术体系,这是能使我们昂首阔步走向世界的惟一途径。而中国是那样丰富和深厚,了解起来已不容易,何况还要懂得!想省事不越过这道坎直接创新潮,弄不好是拣人家玩剩下的东西,弄得好也不过是学人家正在玩的东西,永远也不可能走到前面或另辟蹊径。在中国进行中国园林学的实践是中国园林从业者的宿命,它注定你在了解和懂得世界之前必得先了解和懂得中国。至于躺在祖宗身上做传统,假山亭子满世界搁,更属贻笑于先人的不肖子弟了。最不可取的是对新东西略知一二,并没有真的学会,却先把中国自己的东西看得不值一钱,否定这个发展的基础

2.园林学的领域

营造匠师和园艺匠师都在为贯彻实现这样的理念提供技术手段。中国园林艺术的衰微除了物质上的原因外,和它固有理念的异化有很大的关系,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则呈在注入新理念后逐渐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现代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ure)。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的是一种“世外”的生活,是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超越世俗的生活。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有不同的追求。比如建筑以宏大严整为美,而园林则以清雅自然为美等等。这种理念是从中国的文人阶层乃至文人化的官僚、宗教人士中产生并注入园林艺术的,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和文化灵魂

园艺师为建筑师提供“技术支持”,用植物材料来表现建筑式的美,园林艺术在理念上和建筑艺术没有原则上的差异。直到今天,西方园林依然经常借鉴建筑的构图手法,如著名的拉维莱特公园等。中国和西方园林学的基础之所以不同,从根本上说,西方园林学原是从属于西方建筑学的,园林艺术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学习和掌控它的是建筑师

比如,我们是搞园林建设还是生态建设,园林专业是否要主导城市规划乃至区域国土规划等等。知识和实践领域的扩展是一个学科生机和活力的表现,但有时也会令人对“我是谁”之类的问题感到一些迷茫

现代园林学基本的宗旨是在人类居住环境和更大的郊野范围内创造和保存自然景色的美,是一种在城郊环境中如何再现和保持自然风景的艺术。近百年来,现代园林学在传统园林学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还在继续发展。后来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园林学的实践进一步涉及了文化遗存环境维护、自然风景保护、高速公路、乡镇乃至城市景观设计等内容;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生态、水文地质、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所以,现代园林学是一个从初创开始就不断发展并吸收新知识、开拓新领域的学科。中国和西方的古典园林尽管存在很大差异,但都是在相对有限的地域内进行园林艺术或”人间天堂”的创造,其主要的知识基础只是建筑学和园艺学,而且以人工创造环境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而当园林开始面向城市环境,与整个城市规划发生了联系,现代园林学就产生了

农林院校为中国园林学注入了当代植物学和园艺学的知识,弥补了建筑院校的不足。虽然这个名字不够恰当,但如果正常发展或许会成为和国外园林学“接轨”的切入点。同时,林业大学的学生分配后,在全国各大城市从事着卓有成效的园林绿化工作,是园林学当代主要的实践基础。有人认为在中国园林专业教育中,现代园林理论和一些现代园林学必备的知识“几乎为零”,恐怕不是毫无根据。可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20年间,园林学及其实践几乎一直是中国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牺牲品而没有获得充分自我发展的空间,没有形成完整而扎实的学术体系,也没有制定出指导实践的健全的技术规程和规范,更很少有机会参与现代园林学知识结构的建设。由于学习苏联,园林专业创建之初便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因而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开始有所联系。解放前南京的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设有园艺系,主要课程有果木花卉栽培和造园等。新中国建国初期,毕业于金陵大学的汪菊渊先生曾在农业大学任教,并在梁思成先生的支持下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了园林组,其后转到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成立园林专业

研究理论的谈古者常不及今,论今者常及外不及中。当代园林的实践机会是过去任何时代都难以相比的,但相当一部分实践结果表现出基础的薄弱和肤浅,给人感觉像断了线的风筝在乱飞。新知识缺乏可以学,问题是把新知识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看来当代中国园林学除了和国际接轨之外,还有和自己的传统接轨的问题。两者又风马牛不相及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园林学的“宗”是什么?应该说它过去是,今后也仍然首先是一种艺术。在英文中“architecture”的本意就是有关规划和设计建筑,给予建筑某种风格和形式的艺术。简单可解释为“营造的艺术”,而“landscapearchitecture”则可以理解为“营造风景的艺术”。由于architecture一词的中文翻此文章共有2页12

然而这些建筑界前辈多从建筑的角度研究园林,同时园林学过去也几乎从未列入建筑系的正式课程。还有的建筑学者长期从事对传统园林的研究工作,如周维权教授撰写了第一部中国古典园林史,何重义、白日新教授等人对圆明园具体而细微的考证复原等等,都是中国园林学的宝贵财富。他们亲自指导建筑系师生对中国现存古典园林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测绘,这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有的坚持了40多年才完成。中国的现代学术系统是学习西方(包括前苏联)的结果,为中国现代园林学奠定基础的主要是留学欧美的建筑界前辈,如童寓先生、刘敦桢先生、梁思成先生等。这一切加上古人的著述都是中国园林之所以是中国园林重要的传承基因。他们从20世纪20-30年代起用西方的学术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30330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