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治沙60年 他们保风沙不入辽

治沙60年 他们保风沙不入辽

”。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每天,张学利都跟随黎工在“打嫩枝”中度过,“每天得爬10来棵树吧,身体锻炼得可好了

荒地嵌翡翠,沙地变森林,曾经一块块桀骜难驯的流动沙丘终于被收服得妥妥帖帖,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6%提高到44%,这道保护辽河平原和辽宁中部城市群免受科尔沁沙地侵袭的绿色屏障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绿色的回报

现在是采摘大榛子的好时节,未经炒制的榛果在农妇的杖下,争先恐后跳脱黄绿色的外衣,饱满的,一颗颗跳出来,咚,砸在地上,两个小时,这些褐色的果实,还带着浆液的清新味道,铺满一地。9月5日中午,彰武县章古台空气清冽,没有风,太阳远远的,蓝天也是

而这期间,焦树仁已经是3个孩子的爸爸了。焦树仁还记得那段如火如荼的岁月,闭上眼睛睡觉,睁开眼睛种树浇水,他在王家村“指导”了整整10年,王家村在这十年中,建立了有效的农田防护林,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

能,能种松树,不善言辞的焦树仁一时间变得很碎嘴子,生怕百姓不支持“是真的,我们实验成功了,叫樟子松,能在咱们这沙土上活!”

而章古台的物价水涨船高成了当地百姓的“小小烦恼”,端午节那天,章古台镇的猪肉价格是17元/斤,而与之相邻的冯家镇才12元/斤,章古台镇有个储蓄所,有一年的居民储蓄超过1.2亿,这在当地居民存款数额中占不到30%,“别看这里路不好,但咱章古台的轿车多,买楼的多,老板多……”庞杰介绍着,满脸骄傲

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一度是辽宁省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被称为“辽宁沙窝子”,彰武县有23个乡镇位于沙区,沙区面积524.2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6.9%,章古台便是其中之一。在章古台,科研人员们考察确定共有9大块流动沙丘,每块平均面积为1万亩上下,沙面上几乎没有任何植物附着,风一吹,沙面就起变化,扬沙扬尘,变化莫测,作恶多端。村民孙霞摘下围巾,搭在门前别致的松树上,“这是迎客松”,说完自己也笑了,松树实在不是什么稀罕物,在章古台,它是门前的迎客树,是屋后的纳凉树,田间地头儿,院落……再找不出第二个像章古台这么爱树的村镇了。在59岁的农民刘起华小时候,风沙才是章古台正常的天气,“风大,沙子遮天蔽日,人根本不敢出门,一刮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房门推不开,得跳窗户出去”,沙子有半米多厚,死死地堵在房门口,“风沙一刮,像野兽呼啸,老人们都说,风老虎来了,是要把房子给吞掉”。“榛子,蘑菇,花生,玉米,地瓜,种啥长啥,又香又甜”,这些收获让村民们不时露出骄傲神色“章古台以前就是风水宝地,动植物都不少,曾经是皇家牧场”,刻意回避着一段不堪的历史,由于长期过度农耕放牧,这里成了一个差点儿就被黄沙吞没的地方。风速达到每秒5米就起沙,沙子侵入附近的公路,造成交通瘫痪;侵入农田,小苗们就全被压死,农民们颗粒无收;刮进村庄,房子就要葬身沙海,老百姓生命遭到威胁……扬到空中,就能飘扬到沈阳,跨海飘到日本……”。而扫掉房子周边的沙堆,成了这里老百姓最常做的事,一刮风就得扫,否则,风连着刮几天,房子就要被沙子给埋住了。“你死我活”,大风、黄沙与当时的村庄,就是这么一个必须要分出高下的关系

好高的树,10多米,小张把梯子往树下一架,将达到树高的三分之一处

“每天早上5点起床,扛着梯子,去对比彰武松与樟子松的区别。现任副所长的张学利当年刚刚大学毕业,24岁的他被指派跟着黎工研究彰武松。年轻的小伙子骑车飞快,差不多与黎工同时抵达。”“第一天跟着黎工儿去工作,我就迷糊了,他岁数大,骑车慢,早上5点来宿舍里喊我,小张啊,我骑车慢,我先走了,我在林场等你。你别忘把梯子带过去……”,有了老师这么句话,再怎么赖床想睡,也得一骨碌爬起来,赶到林场去

章古台镇有个储蓄所,有一年的居民储蓄超过1.2亿,这在当地居民存款数额中占不到30%

这是治沙人子女的童年,据了解,最早一批治沙人大多是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可他们不少人的孩子,都因在农村度过青少年时光,路途远,无法抵达学校等等因素,而错过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你,你爬。想起这段,张学利9月6日接受采访时笑出了声,“当时整个林场,就我和黎工儿俩人,当然得我爬,我才24,他都50多岁了……”“说实话我不擅长爬树,尤其念书这么多年,爬树的机会基本没有,但后来爬树爬得多了,慢慢身手开始敏捷了”,梯子把张学利送到3米高的地方,剩余的六七米得靠张学利拽着树枝,踹着树干,往上爬,最顶端,小嫩枝,摘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送到地面上来

回忆不起确定消息时刻的狂喜,焦树仁只记得,年轻人之后都愿意研究这种“骨干树种”,知道它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又称为海拉尔松,树长成后高达30米,抗旱能力出众,生长旺盛,树冠大,枝叶茂绿,结实多,干枝少,无明显病虫害

”。多带半斤粮食的“后果”也明显,舒服了胃,辛苦了耳朵,“在野外一呆一整天,耳边是从不停歇的风的吼叫声,耳鸣,晚上睡觉,还总感觉有大风在耳朵边上叫唤

年轻人们很想一鼓作气,盼樟子松长大成林,制服流沙,“有一段时期,口粮少,每人每月只供应1斤玉米面,不够吃,年轻人天天重体力劳动吃不饱,后来,领导出点子,每两人一组种树,每天种树超过1000棵的,就多奖励半斤粮食……”

于是,当樟子松实验林在“基地”由小变大,郁郁葱葱,拼了命地与流动沙丘较劲儿时,焦树仁和另外几位同事则必须离开“基地”,去打造更多的“基地”——焦树仁与另外几位同事被派到三个农村,帮助那里的村民“稳定流沙”,这样,就能让玉米、土豆、地瓜等农作物,不至于因“风沙埋苗”而变得颗粒无收

就在樟子松林渐渐成型的70年代,科研人员们明白,重要的是得把“樟子松”们送到更广阔的沙土地里去,让更多的百姓,更多的村庄,都能得到“樟子松林”的庇护

“有一段时期,口粮少,每人每月只供应1斤玉米面,不够吃,后来,领导出点子,每两人一组种树,每天种树超过1000棵的,就多奖励半斤粮食……”

要学种树先学爬树

绿了沙漠“荒了”子女

“章古台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固沙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利说,因为该保护区处于沙丘向非沙质平原过渡,由温带半干旱气候向半湿润气候过渡,由草原植被向森林植被过渡,由牧业向农业过渡的交错地带,属我国一级生态敏感带,生态环境十分敏感、脆弱和易变。所以,这个防止科尔沁沙地南侵,保护辽河平原、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还得妥善保护,不容怠慢

”。直到最后,“两棵树苗被羊群拱起的沙子埋住,恰好躲过章古台初春的严寒和风沙侵割”,科研人员恍然大悟,哦,原来樟子松苗需要先培育结实,再移栽,成活率就高达80%以上了。灌木将沙丘固定住,治沙的主角就要上场了,“灌木的行间需要种上高大乔木,才能起到更好的固沙作用。通过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章古台科研人员把引进的樟子松、本地杨树等等多个品种的树苗作为备选进行了栽种实验,结果却“很不理想”

经过反复的寻找、专业DNA检测,1992年,专家们发现了一种后来被定名为“彰武松”的松树。与樟子松相比,彰武松一个优良造林树种,值得繁殖推广,更具有速生性、抗旱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无明显病虫害,不感染对樟子松造成严重危害的松枯梢病。樟子松带来的信心是宝贵的,但只有一种植物,对生态平衡并不有利,在樟子松大量繁育的同时,油松、赤松、榆树、柏树,甚至各种果树也都在章古台镇被实验着,不放弃任何一种新物种,科研人员希望,这里能够百木争春,共同抵抗来自科尔沁的狂沙。其综合生产指标比樟子松高20%……1992年开始,这一攻关课题由所里高级工程师、上世纪50年代加入固沙所的黎承湘主持

“风沙一刮,像野兽呼啸,老人们都说,风老虎来了,是要把房子给吞掉”

在流动沙丘上种树?那不可能,今天栽上,明天就起风,无论栽什么,都要连根拔掉……流沙千变万化,虽然科研人员们通过大量观测来确定了流动沙丘的移动规律,但要想真正驯服它,却很困难。1952年起,无数林业、农业、土壤等专业的学者和大学生开始了驯服流沙的探索。稳住它是首要的。焦树仁前来时,固沙所已经建成7年,相继有六七十位大学生被安排在这里治理日益汹涌的南侵沙地,“个个儿灰头土脸,脸很黑,手粗糙,跟农民一模一样。”。今年79岁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焦树仁是1959年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来到章古台的固沙研究所工作的,刚到章古台时,“满眼全是土黄色,一点儿绿色的影子都没有,老百姓的房子上全是沙,地上全是沙,睁开眼睛,沙子就钻进眼睛里,晚上洗洗头发,能洗下半盆沙。”刚出大学校门的焦树仁白白净净,一看这个苦,有点儿皱眉,但领导和同事不理会他,他被安排在六七个人同住的大宿舍里,的第二天,就被拉到实验区去干活,“很累,早上在沙地上走三四个小时,大风呼呼响,想问点儿问题,根本听不清楚,到了实验区,就开始钉沙障子,中午喝点水,一干干到天黑,再走几个小时回到宿舍去……”

焦树仁并没有多少时间照看孩子,“每天早上把她往老乡家一放,我就出村子,种树浇水去了”,老乡天天帮她扎小辫儿,“村上有一棵很少见的山楂树,闺女问人家老乡,这是红色呀?我就知道有绿色,是松树,还知道沙子的颜色……”

虽“十年树木”已历经6个轮回,但危机依然还在,“这里是我国一级生态敏感带,脆弱,易变。”。”9月5日,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利不避讳他的紧张,“对抗沙漠化一刻不能疏忽,寸步也不能让

但对于这片沙漠的治理者来说,“高兴”还不能来得太早

最早一批治沙人大多是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可他们不少人的孩子,都因在农村度过青少年时光,路途远,无法抵达学校等等因素,而错过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白忙活”是王家村常遇到的事儿,对风沙无不“没辙”加“仇恨”,但在听见“来指导种树的技术员”说“咱们得在村子的外面,用树林做成一个屏障,来对付不时来骚扰村庄的黄沙”时,村民们都认为是“天方夜谭”,“沙子上种树?想得美”!

他还记得妈妈给小女儿扎好漂亮的小辫子,依依不舍地放在小驴车上的情形,小女儿以为跟爸爸玩儿去,不知道接下来可能要几个月看不见妈妈。他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妻子独自照顾三个孩子力不从心,无奈,焦树仁只好把4岁的小女儿带在身边,到王家村去

好高的树,10多米,小张把梯子往树下一架,将达到树高的三分之一处。“小张啊,咱们的工作是,到树的顶端,去采小嫩枝下来,然后,再回到苗圃,嫁接在小树苗上……”小张一听就懵了,啊?树顶端?谁往上爬啊?

每年都要培养出几个百万元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已累计输出樟子松为主的各类苗木约25亿株,苗木收入已占据当地农民收入的50%。据了解,辽宁固沙所在辽宁省内已推广樟子松60多万亩,向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等省区辐射推广的樟子松已达600余万亩。现在章古台镇及周边的经济林木育苗户已达1500多家,成为全国最大的樟子松种苗基地,每年可以生产以樟子松为主的各类造林绿化苗木约2亿株,年产值9000多万元,好的年景收入可以过亿元。然而,一切皆有回报

固沙所来了大学生

“三个孩子的学习,我们家长都没有管理好,没有提供起码的条件,这是对他们的亏欠。”,在章古台苍苍樟子松林中,整个采访过程中都积极开朗,却在提起三个子女时,老人家露出了黯然的神色

曾经的“沙窝子”

今年,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也迎来了他们的60年所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2914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