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山地住区景观设计需依山就势

山地住区景观设计需依山就势

在山地民居中空间节奏的控制,场地高差的利用,视线通廊的掩映,所谓“藏”与“露”的掌握,都是我们的智慧所在。也许现代山地住区,受很多的条件限定,但高程变化还是给我们提供了更丰富变化的视线通廊,那是不可替代的景观体验,只要善用这个条件,就会营造出如琴韵流动的,与自然相容的山地民居

我们在园区的各式挡墙、漏窗的设计,植物种植中的孤植与片植的选用,无不融入对于空间节奏控制的思考我们希望通过空间的“扬”与“抑”,将过于单调的联排式建筑场地空间,营造出蕴含中国人山居理想的现代居住空间

巧用扬抑手法形成交错空间

一般山地的挡墙不宜高于1.5米,但在四方新城一期场地景观主轴出现东西及南北方向都有较大高差,南北方向落差达8米有余的狭长空间,东西两组建筑形成落差达6米的错动空间,东侧台地与主轴的关联性出现困境,并且其高起的台地也对主轴空间产生压抑

而山居的层叠空间组合,跌宕的环境情境体验,都为人们寻求寄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中国人之所以怀有沉浸于山居之理想,其中有对自然的审美也有归隐山林之文人心灵所托

我们在四方新城一期场地环境中主要因借山形,北侧的山形是其场地个性地貌,主轴视线通廊的落点即是“远山”,“近山”是场地内台地形成的小山体,它们远近相应,形成独特山居景观。山地环境对于山形地貌的因借尤为重要,是每个场地不可或缺的景观元素,它有其独有特质

设计师可以通过景观元素的链接,通过挡墙的藏与露,切坡的修复,道路的缓坡转换等多样化设计手法,让空间丰富而灵动起来。如何消解出现的陡坎、急坡和山体切坡,是对景观设计师的考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受限,视线的阻断,空间联系的切割,但通过机智的设计将部分消解不利的一面,使之成为空间的良性因素

我们希望建造的房子如原本生长在山野之中,那么山体植被的延展就非常必要了,这关联着山体的切坡处理和植物乡土化原则。在北部组团形成的园区内高大台地,垂壁裸岩达13米。我们利用原有山体稳定的自然岩体,以假山石整治风化岩体,并结合垂直绿化的设计,营造出宛若天成的山石之境。依山之最北侧,我们以山体的覆绿技术消解其裸露的基岩,将山体的自然植被与园区相连,采用覆草与岩生灌木的结合种植,使园区与自然山体的矛盾消融于绿意之中。在四方新城一期的北侧,与山体的硬接,形成较大的切坡,场地的空间限定,也不能提供余地消解垂壁的影响。山地植被的链接,是山地景观自然融入的重要手段

利用挡墙消解陡坎急坡

在景观主轴,依地势,采用台地递进的空间形态,层级迭起,与东侧组团叠水竹影相映,形成扬抑交错的空间。还是以四方新城项目为例,我们在项目入口系列空间采用“扬”的手法,使人流较多、较为公共的空间设计成较为开敞的广场

如此诗情画意,融入山林之境,如何不是忙碌今人理想的宅园呢?。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袁牧有诗云:“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同时,诗人还在其随园的门楹上提联:“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项目交通畅达、生态环境优越是其优势,但依山而建使其在园区建筑规划时出现了较大的山体切坡和高差较大的台地。我们设计的湖北十堰的四方新城一期随园的景观设计中就遇到了相似的问题,该项目基地位于山地之中,东、北侧为原始山地,西侧紧邻市政大道

我们将园区的路网体系,依据不同的功用,并且充分考虑车行人行的需求将之分成街巷的层级,宅间空间分为私家院落及共享院落。我们从园区的景观立意入手,将被切割的园区空间缝合起来,使之有机有趣。分析了场地的车行及人行动线,既要保证平时车行的需要,也要保证应急车行的需要,同时要关注人行的通达及景观的共享及均好性。在落差大的部分以层级挡墙的错动设置,将人行步梯与之巧妙融合,并结合水体的链接及绿植,形成灵性的高差过渡,将充满压抑感的落差消解在水韵、竹影及花墙之中

设计师要依山就势,显山露水,错落有致,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与原生山体产生交融和碰撞,会出现顺山形的台地与山体的切坡等。然而在山地建造现代多层住宅,要利用山形之美,也受困于山形之变。人们每每想起依山而建的居所,无不感怀山野之美,那起伏的山形,掩映的树木,潺潺的溪流,令人神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2831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