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收藏老玉之小小窥

收藏老玉之小小窥

关于琢玉工序,砣头,砣工什么的大家可以上网学习,这里就不累述了。当你看到有网格纹时,我的体会就是如果你注意看阴线网格纹中凸起的小块,基本上都应该是规整的菱形或矩形,因为每条阴线都很少有崩口,所以这些小菱形或矩形的角都是锋利的,很少有缺一小块的现象。最简单的是看阴刻线。对一个新手来说,俺觉得老玉的工痕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入手的鉴别点。如果是牌子一类剔地阳起的字,那么一般来说地肯定不会象现在工的那种犹如镜面一般的平地,多少都有点坑坑洼洼的感觉。圆弧的刻画也是用尽可能少的直线形成的。说完了药,进入正题,说说真正的老玉。一条典型的阴刻线是很平直的,中间深,很少有崩口,到两头逐渐变浅,两头呈等腰三角形。有人会问,到底怎样才能买到真正的老玉?其中,学习,上手标准器,运用类比或者对比的方法绝对是一个真理。另外记住,古人雕玉是很费时费力的,所以一般来说,一根线能解决的绝不会用两根线

有些可能还要摔过好几次才懂。说初始阶段不如说是收藏路上一直存在的水坑,每个人都收藏之路都不是一条平坦的高速公路,上面注定会有不少坑坑洼洼,只不过是你经过多水坑有多少有多深,有些人经过一个形状的水坑摔过,下一个同样形状就懂得绕开了。而有些死不改悔的比如"国宝帮"也许一辈子就逃不过这一个大坑了……。谈正题之前先说说我吃过的药,这应该也是大多数象俺一样的草根藏友肯定会经历的一个不可绕过的初始阶段

作者 ggwcao

能收藏到确实是我的幸运。我本人曾有两个龙钩的帖子被版主推荐过,一个是红翡的,一个是和田白玉的大胖子。大龙的威武和小龙的灵动都很典型。最后再说说大家都喜爱的龙钩吧。只是又老又好的龙钩越来越少,价格更是坐上火箭飞。其实大家现在辨识龙钩的能力都很强了。这两个都是注重细节的精工之作。元代的玉龙钩典型的是宽大的圆型琵琶钩身,双龙钩上面的小螭龙都是伏在地上的,没有透雕,离大龙头也远,而透雕的螭龙和大龙的虾米眼基本是明清双龙钩的特色。还是大概总结一下我所收藏龙钩的心得。现在市面上经常见到很多新仿的龙钩,有的故意做的黑漆漆的,大龙的头部呈梯形,眼睛就是两个圆圈,小螭龙也呆板得很,也有做的好点的干净,但一般来说螭龙的脚跷起呈圆弧形,大龙嘴夸张地外翻,神韵与真品有很大不同,大家一定不要上当。龙钩原先是实用器,后来演变成了王公贵族的把玩之物

总结了一下,还是能有一些东西能给大家借鉴一下的。其实之前我发过一贴,大概把我玩玉这两年历程非常简约地串了一下。这几天不太忙,脑子里回想了回想,因为我个人玩的都是明清玉为主

玉料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向,以和田玉为例,个人感觉明代和更早的和田玉料经常会有整体或局部白色钙化(即失水)的现象同时在脆弱的地方有沁色,以黑色,黄色,红色为多见。但沁色表现分布和过度自然,绝不是现在仿品那种一下一大片,下一个边界就突然没有了,色有厚厚的浮在表面之感。当然,也不乏老器如新的老玉,那就更需要有全面的鉴别经验了

其实除了很多臆造品,还有很多就是馆藏品的低仿。从题材来说,似乎越怪的,离现实生活越远的好象就越老。我开始收藏老玉时完全没有概念,什么叫老?当然旧的,破的,形状题材没见过的或者让人很能插上想象翅膀的就觉得肯定老啊!所以酸咬(以氢氟酸等腐蚀),染色(以高锰酸钾等着色),土埋,急冻后烤裂……这些做老做旧的手段确实忽悠了而且继续忽悠着很多老玉爱好者

毕竟,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其实,要说的还有很多,先写到这吧,只是个人的小小体会,但是对于市场打拼来说还是很有效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机会就去博物馆吧,那里静静躺着的那些馆藏品是超越一切老师的老师

作者: ggwcao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28302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