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根雕艺术 / 走进根雕艺术之乡——大岩村

走进根雕艺术之乡——大岩村

相比之下,后者可说已经是物尽其美。然而,在距贵阳市30公里的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全村近一半人竟然化腐朽为神奇,让曾腐烂过、曾被人当柴禾的树根,在雕刀下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工艺品,令海内外各界人士佩服得五体投地。埋于地下,任其腐烂;挖出地面,则当柴禾

根雕“睡狮猛醒”

村子里有一多半人在搞根雕

正在进行根雕创作的村民

自己摆弄的东西叫根雕

经过四年的努力学习和经验总结,大岩村的根雕发展起来了,并在1989年迅速形成一定规模。共有10多人在家做好根雕后都统一拿到阳明路市场上去销售,大概每人一天能有上百元的收入

大岩村所属的龙里县醒狮镇党委刘书记的一份报告引起了省相关部门的关注。2005年7月14日,省政协副主席马文骏来到大岩村考察,并提议修建一个根雕作品陈列室

产业化发展之路,有望促成

事实上,影响大岩村根雕艺术品很难销售出去及人才外流的原因主要还有:大岩村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将各家做的根雕艺术作品聚集起来,导致外来的客户因为怕走远路,只在靠路边的人家选购,所以很多偏僻的人家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到外地做或者为别人打工

“搞根雕的人家大部分都是业余的,因为毕竟农业才是基础。”该村文书陈林告诉小编,因此,有一些人家因为土地少,又尝到了做根雕的甜头,所以全家都在搞根雕。很多人常常在晚上休息的时候做,因为知道根雕工艺品在市场上的售价不菲,所以做的时候,大家浑身都是劲

至此,让大岩村根雕彻底告别作坊式雕刻的历史,把大岩村根雕做大、做强,让昔日远销广州、上海、北京、马来西亚、日本等地的大岩村根雕真正享誉海内外的梦想已然不再遥远

采访中,小编了解到,大岩村人的愿望有望实现

7月19日,小编来到大岩村。村子里安谧极了,这是少有的景象。在政协委员、该村根雕协会会长韦明龙的带领下,小编走访了村里现在依然做着根雕的人家,了解到大岩村根雕艺术的起源、发展、鼎盛以及目前面临的窘境。因为无论何时,或多或少都有外地人来到村里联系洽谈买卖根雕的事宜

人才外流,独特技艺传承难

但是,这样的年平均收入也不是哪家都有的。随着人们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大岩村的根雕作品在市场上的销路也渐渐转淡。因此很多做根雕的人家便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或者干脆不做有的年轻人带着手艺,到外地谋生;也有人到沿海发达地区做根雕的厂家打工

他们都是大岩村根雕协会培养出来的.现在在省内平塘、瓮安、余庆、都匀等地做根雕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岩村人。据介绍,现在大岩村外流的根雕艺术人才不少于15人。他们的年平均收入也不比大岩村人少.而到沿海打工的那部分年轻人,除去生活及零花,每月还能挣2000元左右

那时,以农业为支柱的大岩村仅仅是自给自足,而像他一样,急于想改变现状的人却大有人在。从1985年开始学习做根雕的这20年中,发起人韦明龙所承受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工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们做的根雕逐渐被市场所肯定,吸引了众多爱好收藏者或者一些专做根雕生意的人的眼球。就这样,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韦明农带领村里的两人将大岩村的第一件根雕作品搬出了大山……当然,这件作品,乃至这之后的一部分作品,摆到市场上都无人问津。可这些并没有让韦明龙带领大家做根雕的决心打任何折扣,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便来到阳明路观察别人做根雕,寻找灵感,虚心向别人求教。于是,在与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之后,蓦然发现村里人每日拿来做燃料烧掉的树根居然能带来经济效益

根雕“雄鹰展翅”

然而,大岩村根雕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依然只能告诉别人“自己很寂寞”。因为,大岩村根雕艺术人才的外流及根雕艺术市场的一度冷淡,使得如今只有极个别热爱雕刻者和几户以此为生计的人家与树根打交道了

而建成以后,将为客户及我们自己减少了很多麻烦,同时,也进一步为大岩村根雕艺术形成规模化效应和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开了一个好头。政协委员、该村根雕协会会长韦明龙对小编说: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三层的陈列室,基本就能满足大岩村根雕陈列的需要

小编在村里走访调查后还了解到,不是专业做根雕的人家,平均一年至少有2万元以上的收入;专业做根雕的人家,每年收入不低于6万元,比单纯务农强多了。据了解,村里做根雕最鼎盛的时候,全村80户人家,就有40来家在做,而且大家做出来的作品都能够卖出去

没有文化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们,却要搞艺术,这在今天,的确很难。“其实,刚开始,尽管我们已经开始在做,但什么叫根雕,我们并不清楚。而他们,打从记事起,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如何想办法让肚子不挨饿,因此读书的机会几乎为零。”韦委员告诉小编,他们是在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走俏之后才感觉到搞根雕其实特别讲究艺术修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28191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