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古代园林半山园

古代园林半山园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攀沿而上,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一条小路,到后来干脆就没路了,挡在我们面前的是丛生的荆棘和倒伏的树枝。幸好我穿的是结实的衣服,我们披荆斩棘,穿过层层包围,终于来到了这个我魂牵梦绕的半山园遗址

当地告诉我,那里过去有一座小楼,是用石头砌成,坐落在半山腰上,是一个叫杨十万的人所建,很多被询问的老人都没有亲眼见过,只是从上一辈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得知。这也与书中记载的相吻合。于是我们直奔西隅村,在村边的一户人家,当我向一位老人询问起“杨楼”时,她非常热情的给我们指路,她告诉我们,这个“杨楼”就在不远处的山腰上,附近有一座老坟,坟旁边就是“杨楼”的遗址。我向当地询问了一些关于半山园的问题,他们都不是很清楚,当我说起山上是否有一个遗址,过去是一座园林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在西隅村西边的半山腰上有一座“洋楼”,和我在书上看到的描述相似,而且地理位置也大致吻合

著有《东海志》、《云台山志》,晚年回海州,自号“苍梧野叟”。他在挂冠时候,选定南云台南面的虎窝镜子崖下,构筑园林,依山临涧,造舍建亭,名曰“半山园”。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中记载:“镜子崖在关中村,北崖有石似镜。”清代诗人张宾鹤作有《镜子崖》诗:“涧底花繁碧鲜滋,仙风长护露桃枝,峰头有石明于镜,照沏山鸡罢舞时。”顾氏兄弟作古后,亭园荒芜而至废弃。据史志资料记载,在关中西北隅有一座古代园林叫“半山园”,原来是明朝的海州明儒顾乾、顾坤兄弟的读书处。清乾隆癸酉(公元1753年),扬州程玓来云台游虎窝,,对半山园的颓态连叹不已,深感惋惜,遂多方斡旋,购其废址,除荒草,修危亭,使它恢复旧貌,重现新姿,又在山石间增建一些楼阁,作为别墅,仍然叫“半山园”。顾乾是海州的岁贡生,曾任安徽省繁昌县训导,山东省乐陵王府教授。到了道光年间,转为灌云中正方氏所有,仍然是一座叫人依恋的幽境

我在其中一个石鼓上,顺着门卫的指引,看到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文字,经过仔细辨认,是“圆□本师和尚成公”几个字。今天早上,我和同伴李杰约在第一人民医院附近集合,计划去云台的前关村找半山园遗址。这次在小学的门口,注意到有一对鼓状的石柱,学校的门卫告诉我们,这是原来这附近寺庙里的物件。前面的三次寻找活动让我对这里几乎是非常熟悉。我们先来到了位于前关小学的糜竺井,今年的8月24号我来过一次,拍了一些照片回去

西南角有一座没有墓碑的老坟,东南角矗立着一堵用石块砌成的墙,场地的中间散落着大量的石块,大小均等,参差不齐的铺满了整个场地(估计这些石块就是倒塌的“杨楼”)。我们小心的踱到一块较为平坦的巨石上,这时,李杰发现巨石上有一个直径大约二十五公分的圆洞,洞被水和落叶填充着,我用登山杖伸到洞里探了探,发现这个石洞很深,而且附近仅此一个。这是一片大约三十平米,地势平缓的区域。石块上杂草丛生,有些地方草深得用登山杖都探不到底。刚才在山下的时候,之所以能很容易辨别出这里的方位,是因为这里的树颜色,很明显的很别处的不一样,深绿、浅绿色、红色、黄色搭配的相当别致,恰到好处。西北方,一座高大巍峨的山峰耸立在那里;山下的西隅村,那些新建的二层小楼在阳光的映衬下分外别致;东南方向的山坡上,被密密麻麻的针叶林所覆盖,其间还穿插种植着一些浅绿色的低矮灌木。我发现,这里的风景确实很漂亮。我们在这里吃了午饭后,分头在附近搜索。脚底下的这片区域,怪石嶙峋,轻松翠柏穿插其间,能看得出来,植物似乎是由人工规划好的,怪石边是青翠的竹林,碎石堆后面,一棵棵茶树整齐的被种在山坡上,能看得出来,茶树已经很久没有人去采摘了,叶子长得很大很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7037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