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桑葚

桑葚

形态特征

物种繁殖

嫁接繁殖:

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1~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核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花果,长1~2.5cm,初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3~5月,果期5~6月。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6~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

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用种子、嫁接和压条繁殖。桑葚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4~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

在桑地间作绿豆、大豆作绿肥、以蚕粪肥桑、桑树剪伐等栽培技术,都对蚕桑的生产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

种子繁殖:

全国各地且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小核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比较少见的颜色成熟后呈乳白色),有短果序梗。气味微酸而甜。该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核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1~3cm,直径0.5~0.8cm

早春将母株横伏固定于地面,埋入沟中,露出顶端,培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定型后通过修剪、疏芽、摘心,养成一定树型(如地桑、低桑、中干桑、高干桑、乔木桑等不同类型)。春或秋季进行定植。按行株距2m×0.4m开穴,穴径0.5~0.7m,穴底施入腐熟厩肥,上铺薄土一层,栽入,填表土后,将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压实,浇水

品种与分类

生长地区及分布范围

压条繁殖法:

中国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其中栽培种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野生桑种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变种有鬼桑(蒙桑的变种)、大叶桑(白桑的变种)、垂枝桑(白桑的变种)等

修剪可用拳式修剪法,每年在基部伐条,利用潜伏芽萌生新条,几年后在修伐处成拳状的树疙瘩。另有无拳式修剪法、留枝留芽修剪法等

采取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净种子,随即播种或湿砂贮藏。覆土。夏播、秋播可用当年新种子。约经10日出苗。播前用50℃温水浸种,待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2小时,放湿砂中贮藏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待种皮破裂露自时即可播种,按行株距20cm×30cm开沟,沟深1cm,每1公顷用种量7.5~15kg。春、秋季按株距10~15cm定苗。春播、夏播、秋播均可。苗高3~4cm间苗,去弱留强,并补苗

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状芽接(套接)。袋接法,于嫁接前20日,剪接穗,湿砂贮藏,使砧木剪口处的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成袋状,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紧为止

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桑树的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

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桑葚(sāngshèn)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具体成熟时间各地不一样,南方早一点,北方迟一点

病害有桑萎缩病、桑疫病、桑褐斑病、桑根结线虫病等。虫害有桑螟、桑蟥、桑象虫、桑白蛴、桑天牛、桑蓟马、桑始叶螨等为害

压条繁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700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