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印度尼西亚城市化的启示

印度尼西亚城市化的启示

而在这些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的城市化建设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城市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经济社会现象。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东盟不少国家都在推动城市进程。作为东盟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代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从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实践至少给我们提供了几条经验:一要重视经济发展的总体基础,二要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三要地区发展要相对平衡,四是中国的城市化更要重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仅从地区发展相对平衡来说,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人口过于密集,资源相对短缺;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经济的发展比较慢,有必要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还要加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联系与互动,加强在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在政策上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吸引多种资金和各类人才发展中西部地区,实现整个国家城市化的均衡发展

政府在产业布局方面的失误是产业集中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城市化的产业导向来说,在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外资产业导向作用十分明显,产业的集中尤其是外资产业的集中对其城市化发展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至少到20世纪80年代,印度尼西亚政府尚无一个清楚的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也完全不考虑全国的均衡发展需要和城市化的合理发展

城市环境成本增高也是影响印度尼西亚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原因。由于缺少排污设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生活废物不得不直接排入河中和水渠中,导致生活用水严重不安全

在印度尼西亚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村非传统产业向城市集中,而不是城市就业和收入方面的较好预期。而城市住房严重不足,无法得到住房的居民只好临时找个地方居住。同时,农村土地集中使无地农民走进城市,农村土地自由买卖使得农村土地逐步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农村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构成了每年城市新增人口的相当一部分

专家认为,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城市化模式不应局限于某一具体的发展模式,要从观念更新、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制度创新、分类指导和政策调整等方面努力,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前,印度尼西亚的城市化进程并不快,且发展也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城市的大型化。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主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获得了较快发展。然而,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爪哇岛地区,所有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几乎都集中在这一地区,约80%的城市集中在这一地区

城市化过程中教训不断

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必不可少,因为城市化进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政府的角度必须立足全国,通过有效的计划与规划和宏观调整来促进城市化进程。特别值得指出是的是,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实践也表明,城市化过程中要重视农村的发展,农村发展滞后会影响城市化质量。印度尼西亚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全面经济的发展。同时,均衡发展是城市化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大城市过于集中就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例如,拥有良好产业群的支撑才有可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经济发展实力的原因,印度尼西亚城市化的质量并不高

强化地区平衡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6362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